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当我自己也成了家庭主妇,开始照着母亲的样式照顾丈夫,握着那把锅铲。回想起青年时代自己对母亲的不敬,这才开起了补也补不回来的后悔或悲伤……”—三毛《永恒的母亲》
读到三毛这段话,我很感动。当我结婚有了孩子之后,开始无休止地操持家里的一切事务,我才慢慢懂得了为人母的辛苦。我也有一个任劳任怨的妈妈,现在回想起,她近四十年为一家人的付出。我才意识到,她当年是多么艰辛和不容易。回想起,少年时期动不动跟她顶嘴吵架,我现在会很内疚,很内疚。我曾经的伶牙俐齿,狭隘与自我,给她造成的伤害,如今却常常让让我后悔,让我心疼。她以她宽广的胸怀,不跟我计较,我却在那个当下,不能理解还满腹牢骚,我是多么迟钝的一个女儿啊。现在我能理解她了,只因人生的轮回,给了我切实的觉悟。
在《读者》上,我看过一个小故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一个人一心想去西天求佛,经历了许多磨难和坎坷。半路上,老天爷对执着求佛的他说:你家有一个卧病在床的老母亲,她就是你的佛,你把她伺候好了,你就能成佛。这个小故事不足百字,却狠狠点醒了我。原来,当我们这个路漫漫其修远的人生路上,不断寻求新知,努力攀登的时候,却忘了最慈悲的佛心——莫过于我们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我们这群80后的父母,他们大都出生在五六十年代,幸运地有机会念书识字,当兵或考大学,会有好一点的仕途;不幸的一群则被时代耽搁,失去了求学的机会,只能出卖体能养家糊口。他们大都经历过物质贫乏的年代,有的甚至忍受过饥寒。他们的青少年时代,没我们幸运,没我们幸福。
我们80后是一群掉进蜜罐里的孩子,长在红旗下,跑在春风里。我们吃过了太多糖,不曾了解苦涩的滋味,也未能了解父母青少年时代,所遭受的一切命运不济,被制度性地耽误了青春。我们任性,自私,我们叛逆,喜欢自我主张。大多数的我们,在青少年,都有顶撞父母的激烈事件。拒绝不了一些新鲜事物的诱惑,我们不服爸妈的管教,总是不知好歹,总是闯祸。亲子关系也曾分崩离析,我们被父母痛打教训,那时候被父母打真是家常便饭。
终于在某些事,我们跌倒了,栽了跟头,摔得鼻青脸肿,才想起家里只有爸妈的怀抱,是唯一的依靠。我们做过太多糗事,从幼年到青年,一桩桩,一件件,只有爸妈目睹了我们的荒唐,幼稚,作妖,跌倒后,又将我们扶起,不计前嫌,领我们回家,照样给我们做饭,照顾我们周全。在这个纷扰的人世间,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最朴素的,最不企求回报的。
无论,我们遇到怎样的难关,父母总是第一个支援我们,并且给予安慰的人。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在他们最需要的我们时候,搀扶起他们,给他们及时的安慰;他们犯了错,不跟他们计较,迅速原谅他们,宽容他们呢?对即将老去的父母,保持耐心,持有一份尊敬实在是一门重要的学问。
我们总习惯对身边的人好,也习惯对于朋友的帮助,感恩戴德,却常常对父母的给予,视而不见。有些人惯性以为,父母给我们爱是应该的。其实,这样的「以为」是一种挺可怕自私的念头。这世间,没什么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不能捏着这份轻易得来「无私的给予」不放,索取无度,而看不到爸妈一辈子为我们呕心沥血的付出。
不要等到远离了父母,在社会中,饱经了人情冷暖,才能意识到:父母是唯一值得我们信赖和爱戴的人;也不要非要等嫁了人,才能领悟,自己的爹娘对自己的好,是无可替代的,是没有任何算计成分的;更不要等到,做了父母,养育了子女,经历了负重前行,才能深刻地体会当年的父母是怎样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世间最悲哀的事,是最无法挽回的补救。从现在开始吧,用实际行动去关爱爹娘,趁一切还来得及的时候……
一朵莲花不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