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老李,你听说了吗?公社要借调咱们学校的老师去帮忙,听说是去搞文化宣传工作哩!”张老师手里拿着一份文件,急匆匆地走进了办公室。
老李,一个83年中师毕业的乡村老师,正埋头批改着学生的作业,听到这话,他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借调?这事儿可不常见,公社那边不是一直缺人手吗?”
“是啊,我也纳闷呢。不过,这对咱们来说,也是个机会。”张老师把文件递给老李,脸上带着几分期待。
老李接过文件,认真地看起来。文件上写着公社急需借调几名有文化基础的教师,参与文化宣传和教育工作。老李心里一动,他一直渴望能有机会走出这个小山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老张,我想试试。”老李放下文件,语气坚定。
张老师拍了拍老李的肩膀:“好样的,我支持你。不过,这事儿还得校长点头。”
两人商量了一番,决定去找校长。校长听了他们的请求,沉思片刻后,点了点头:“老李,你是个有才华的老师,去公社工作,对你个人发展有好处。但是,你得答应我,不管走到哪里,都不能忘了教书育人的本分。”
老李激动地点头:“校长,您放心,我一定牢记。”
就这样,老李的命运似乎在这一刻被改写。他带着简单的行李,踏上了前往公社的路。然而,他并不知道,前方等待着他的,将是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挑战和机遇。
在公社的第一天,老李就感受到了与学校截然不同的工作氛围。这里的人来自四面八方,他们谈论的话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远比学校里的孩子们要复杂得多。
“老李,你是新来的老师吧?我叫赵刚,是这里的文化干事。”一个穿着朴素,却气质不凡的中年男子向老李伸出了手。
老李赶紧握住赵刚的手:“赵干事,您好,以后还请您多多指教。”
赵刚笑了笑:“指教谈不上,咱们互相学习。对了,今晚有个座谈会,是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你要不要一起来听听?”
老李心中一喜,这正是他感兴趣的话题:“当然,我一定参加。”
座谈会上,老李见识了许多新鲜的思想和观点。他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地点头赞同。然而,随着讨论的深入,他发现这里的人对于文化宣传的看法并不一致,甚至有些尖锐的对立。
“我认为,文化宣传应该贴近农民的生活,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一个年轻的女干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另一个年纪稍大的男干事立刻反驳:“贴近生活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忽视文化宣传的引领作用。我们要引导农民接受先进的思想,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老李听着他们的争论,心中也泛起了波澜。他开始思考,自己能在这个岗位上做些什么,又该如何平衡好文化宣传的贴近性和引领性。
就在这时,赵刚站了起来:“我看大家都很有热情,但文化宣传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一个长期的规划。老李,你是新来的,有没有什么想法?”
老李站起身,清了清嗓子:“我觉得,我们可以先从了解农民的需求出发,然后再结合我们的目标,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比如,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文艺演出,既能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又能传递我们想要表达的思想。”
赵刚赞许地点了点头:“老李的想法不错,我们可以进一步讨论。”
然而,事情并没有老李想象的那么顺利。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遭遇了种种困难。有的农民对新事物接受度不高,有的干部对他的工作指手画脚,甚至有人暗中使绊子,想要把他挤走。
老李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这份工作。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总会想起校长的话,想起自己当初的承诺。
就在老李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看到了希望。一次下乡调研,他发现村里的孩子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们渴望学习,渴望了解。老李灵机一动,决定从孩子们入手,通过他们去影响大人。
他开始组织孩子们学习唱歌、跳舞、绘画,还教他们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他们的父母看到孩子们的变化,也逐渐改变了态度,开始支持老李的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李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村里的文化氛围渐渐浓厚起来,农民们的思想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变化。老李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方向。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逐渐步入正轨时,一个意外的电话,再次将老李的生活推向了风口浪尖。电话是公社领导打来的,告诉他有一个出国深造的机会,但需要他立即做出决定。
老李陷入了两难,一方面是自己辛苦打下的基业,另一方面是梦寐以求的深造机会。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老李最终选择了后者。他相信,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农民,服务于文化宣传事业。
在告别的那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来到了村口,他们用最朴实的话语,表达了对老李的感激和祝福。老李眼含热泪,他知道,无论走到哪里,这里的人们,这里的土地,都将成为他生命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飞机穿过云层,老李望着窗外,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自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而这一次,他将带着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丰富的经验,去迎接新的挑战。而这一切,都始于那个83年的夏天,一个乡村老师的命运,因为一次机缘巧合的借调,被彻底改变。
烟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