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10月20日,记者从云南省林草局获悉,历时1年零10个月建设的国家首个草原生物灾害监测预警类项目“云南省草原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体系”,近日在昆明已经完成竣工验收,这也标志着我国草原生物灾害监测系统进一步更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迈出更坚实的一步。
据了解,该项目采用无线传感器、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以及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和硬件平台支撑。新建成的云南省草原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中心、滇东北草原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中心、滇西北草原生物灾害预警中心、66个重点草原县市区测报点通过三级联动,实现云南草原有害生物灾害的信息数据采集、存储与计算、大数据智能分析识别及人工辅助判读、监测结果实时显示和灾害预警综合展示、平台系统内信息的互联互通,做到草原生物灾害“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根据云南省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云南草地面积1984.33万亩,主要分布在迪庆、曲靖、红河、昆明、昭通等5个州市。云南省草原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体系试运行3个月以来,设备运行正常。截至记者发稿,一共监测识别了昆虫88种,数量达到了2092万头,为完成今年180万亩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目标任务,提供了一定的防止决策管理科学依据,对增强云南生物灾害防控水平、维护草原生物多样性、保障林草资源阿全意义重大。
据介绍,该项目于2020年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下达投资,中国船舶七五〇试验场承建,提前3个月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全面确保草原生物安全。
王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