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都说资本市场水深鱼肥,这话是一点没错。证监会2022年的首张罚单,便是一起230.7亿的造假“大案”……虚构贸易业务、未披露关联交易、虚假记载,作为民企化肥龙头,金正大为何会走上财务造假的不归路?要知道,昔日的金正大复合肥销量连续九年居国内
都说资本市场水深鱼肥,这话是一点没错。证监会2022年的首张罚单,便是一起230.7亿的造假“大案”……
虚构贸易业务、未披露关联交易、虚假记载,作为民企化肥龙头,金正大为何会走上财务造假的不归路?
要知道,昔日的金正大复合肥销量连续九年居国内首位,市值一度超500亿元。创始人万连步更是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山东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从简易工棚到名动全国
一个时代自有一个时代的烙印,出生于1965年的万连步,身上印的是吃苦耐劳。作为临沭县商业局的农业技术员,万连步同农业打了数年交道。三十而立,万连步成立临沭县农业发展公司,主营再生塑料回收。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逐渐走上正轨,并转型农业发展。与此同时,公司的复合肥——金大地名声渐燥。复合肥事业起步后,万连步决定独立单干。
1998年,万连步拉着7个老伙计,在简易工棚里成立临沂金大地复合肥有限公司。谁也没想到,这个小工棚会从全国3000多家复合肥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化肥企业龙头——金正大集团。
但创业哪有一蹴而就的,彼时仅临沂,化肥企业便多达百家。
对行业有着深刻理解的万连步,看到了化肥行业整体粗放、低端、小而散格局的万连步,一开始便将目光投向优质复合肥,定位国内肥料高端市场。
研发之路并不好走,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高标号复合肥研制成功。第二年,金正大化肥销量达14万吨,名动全国。
“化肥大王”的诞生
2002年,在欧洲考察的万连步看到了一款缓控释肥产品。他发现,这款化肥利用率达60%,价格是普通化肥的10倍。他心动了。
然而彼时国外技术对中国全面封锁,国内根本没有可供借鉴的技术和设备。再加上金正大年利润也就2000万,面对一个投资至少上亿的新领域,可谓是难上加难。
经过深思熟虑后,万连步带着金正大迎难而上,搞起了自主研发。钱一笔笔砸进去,时间一点点过去,2006年,金正大自主研发的年产30万吨缓控肥生产线正式建成,同年3月正式投产。金正大一举成为亚洲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
此后,金正大先后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达成合作,大力推广缓控释肥,实现节支增收1100亿元。
2008年,金正大60万吨缓释肥项目奠基。自此金正大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这意味着在缓控释肥领域,中国已实现弯道超车。2009年,经科技部批准,金正大筹建“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0年,金正大登陆资本市场。此后经年,金正大一路高歌猛进,收入连续7年呈增长态势。2017年,其营收达198.33亿元。彼时的金正大,化肥销量连续9年居国内首位,是实打实的化肥大王。
百亿财务造假“大案”
然而,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千疮百孔。
2016年,为实现国际化布局,金正大先后并购了德国康朴、以色列艾森贝克、荷兰Ekompany、西班牙Navasa等欧洲知名肥料企业。其中收购德国康朴斥资1.16亿欧元,创下中国化肥行业海外并购第一大单。
与此同时,金正大同美国农业部系统实验室、佛罗里达大学、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等40多家国内外科研院和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其在国际市场的布局逐渐形成。
但无论是收购还是研究,烧的都是钱。高速扩张之下,金正大资金链岌岌可危。再加上企业治理和内控失控,金正大自2017年便陷入颓势。2019年,金正大自上市以来首次净亏6.83亿元。2020年金正大亏损持续扩大,净亏损达33.66亿元。股票更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与此同时,许为粉饰太平而秀的“财技”,随着审计师的更换下被曝露在阳光下,将金正大的“溃烂”渐渐显露。
通过虚构贸易业务虚增收入利润。2015年-2018年上半年,金正大累计虚增收入230.7亿元,虚增成本210.8亿元,虚增利润达19.9亿元。此外,金正大部分资产、负债科目存在虚假记载,且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及关联交易。
于是,证监会认为其公开披露的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年度报告均存在虚假记载。
这不,2022年证监会的首张罚单便给了金正大,公司及8名相关责任人被罚共计755万。金正大责令改正,罚款150万元。万连步罚款240万元,并处以10年市场禁入。
如今再看金正大,尽管去年年底股票被撤销退市风险,但其业绩依旧不容乐观,此前ST金正发布的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年归属净利润亏损3.6-6.8亿元。
对一个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所需的不是虚假的繁华,而是落地生根的踏实。
金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