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每一个宾客如云的古董市场、拍卖会甚至街边的跳蚤市场里,都有许多收藏家、投资者目光热切地寻觅着可能让自己一夜暴富的宝物。人们总觉得唯有自身才是那个识得千里马的伯乐,但当人群中的热闹渐渐平静时,转头发现捡漏宝物的事情,可谓是千万分之一。然而,总
每一个宾客如云的古董市场、拍卖会甚至街边的跳蚤市场里,都有许多收藏家、投资者目光热切地寻觅着可能让自己一夜暴富的宝物。
人们总觉得唯有自身才是那个识得千里马的伯乐,但当人群中的热闹渐渐平静时,转头发现捡漏宝物的事情,可谓是千万分之一。
然而,总有一些人是被上天选中的幸运儿,命运将一场大富贵悄然送到他的家门口。2005年,北京的秦先生一边不顾妻子的怒火,坚持向亲朋好友筹款,一边牵肠挂肚地等待着天明。
他发现了一个秘密,那众人眼里不值一提的拍品,也许是他一夜暴富的机会。
发现端倪,筹款9万拍卖场巧夺宝
家住北京的秦先生在一家文化单位就职,于文物古董的探寻上有着十分的热情与坚持。在周围深厚的文化氛围熏陶下,秦先生逐渐养成了参加拍卖会,一览众珍宝,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渊源的兴趣。
2005年的一天,他照常参加了一场拍卖会,不料竟因此摇身一变成了大富豪。
拍卖会上的气氛格外热烈,人们翘首注视着展览台上一件件价值不菲的拍品,心里飞速地衡量着拍品的价值,等待着随时举起牌子将自己心仪的宝物收入囊中。
的人们紧张得头上都冒出一股子热气,毕竟谁也不希望旁人将其“心头好”夺走。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件件拍品都已“名花有主”,秦先生的心里是又羡慕又可惜,羡慕的是旁人拍下珍品的笑脸,而可惜的是自己虽有心收几件宝物,却是囊中羞涩,每次来拍卖会不过是解解眼馋罢了。
此时,工作人员将一件陈旧的袈裟摆放到了展台上,这件袈裟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泽,那灰扑扑的颜色和破败不堪的样子让在场的众人不屑一顾,连认真听拍品介绍的人都寥寥无几。
然而,秦先生却对此袈裟来了兴趣,毕竟这件拍品的价格与其他古董文物相比,有如天上地下的差别。他忽然想到一件蹊跷的事来——一般的袈裟通常由小块的布片缝制而成,为何此袈裟是一整块缎面制成?难不成有什么秘密在此?
想到这里,秦先生心头冒出一个胆大的念头,他想把这件袈裟拿到手好好研究,说不定日后富贵便在此一举!但是,现场这么多收藏家都没有对这件破袈裟有所青睐,会不会是自己看走了眼呢?
赌还是不赌?秦先生的心里已是“天人交战”,9万的底价虽说在拍卖行里已经是十分低了,可自己一时间拿不出来。
最终,因现场无人竞价,这件破袈裟以流拍的结局告别了展台。
天色将晚,虽说拍卖会早已结束,秦先生的脑海里仍然被那件破袈裟占据着。在家里,秦先生忧思苦恼、唉声叹气的样子,引起了妻子的注意。不得已,秦先生只好向妻子分析了一番自己对那件袈裟的猜测,并愈加确定了买下它的决心。
尽管妻子坚决不同意他去向亲朋好友们借钱,赌这件破袈裟究竟是不是宝物。可秦先生还是筹款凑够了9万元,并再度来到了拍卖场。
由于无人与秦先生竞拍,这一次他顺利地拍到了这件破袈裟,并带回了家中。一入家门,秦先生便着急而小心地将破袈裟铺在桌子上观摩,最终决定冒险拆开上层的缎面,之后,秦先生不由地大叫一声。
原来这袈裟真的有夹层,里面竟然藏着一张薄如蝉翼的绸缎!黄缎织金,五色梵字。虽然秦先生不知道这是何方宝物,为了不声张,他先是找到一位文物专家鉴定。
专家告诉秦先生,这种绸缎是清朝皇室成员入殓时,用来包裹躯体的,不太吉利。虽说有些文物历史价值,但在市面上难以流通,自己正好在研究此类文物,愿意以两倍价格收购,帮助秦先生转手。
秦先生一听,便知这块经被另有大来头,毕竟谁也不会把不值钱的东西砸在自己手里。
于是,他婉拒了收购,寻到一位研究玉器的朋友李彦君家中,一起考量这件经被的价值。李彦君对在研究玉器的过程中也碰见过一些宗教文字,一对比发现这似乎与宫廷有关,于是他建议秦先生可以去请教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们。
告别朋友后,秦先生决定向著名的文物鉴定师张淑芬请教。她将这件经被“请入”研究室里,在仔细与同事商讨后,给出了答案,这块经被绝对不同凡响!
首先,这张“被子”是由缂丝所制。其次,颜色为皇室专用的黄色系。因此,这应该是皇帝、皇后,或是皇太子死后所用。然而,其主人是谁,尚未可知。
二次拍卖,1.3亿天价成交震惊世人
此后,秦先生将这件经被仔细地收藏起来。为了获得更大的价值,秦先生查阅了大量关于陀罗尼经被的资料以及清朝皇室贵族的殡葬文化,随着了解的深入,他不禁再次感叹起自己的好运气与好眼光。
2007年年底,秦先生决定将收藏了3年的经被放到拍卖场上拍卖。
2008年1月6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上,这件经被作为压轴藏品,公布于世。
陀罗尼经被一出场就引发了十几次的竞价,收藏者们咬着牙,无一不是出到了自己所能承受的最高价格。拍卖场热闹紧张的氛围被烘托到了极致,这件经被最终以6550万元的价格拍卖,加上佣金,实际成交金额为7205万元。
一下子,秦先生的资产便涨了800余倍,周围的邻居们和同事们无不羡慕着他。此刻,没有人比秦先生更加地满足命运所带来的一切。
谁也没想到,一件破袈裟居然藏着价值连城的珍宝!在此之前,秦先生与众人一般,是普通的工薪阶层,连购买经被的9万元都是凑来的。
转卖经被后这巨大的财富,如果仅仅依靠秦先生的工薪,也许一辈子也赚不到这么多!这番经历谁能不感叹一句“富贵险中求”呢。
此次拍卖会结束,秦先生便彻底与这件宝物告别了。但他绝对想不到,这块布被远不止这点价钱。
时间来到了2010年,从秦先生卖出藏品算起,已过了两年,而短短两年的时间又能让这件经被的价值涨到什么程度呢?第三次陀罗尼经被现身的拍卖会上,竞拍者们的目光依旧被这块经被所吸引,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最终以1.3亿元的天价成交。
在那个智能手机还未普及的年代,1.3亿元是何其丰厚的收益!足以让一个普通家庭以非常富足的生活方式度过一生。
也许很多人会纳闷,为何一件不起眼的经被能拍出如此高的价格,比许多遗世书画与珍品瓷器还要贵重上几个等级!其实,道理很简单,人们常说“物以稀为贵”,在历史上,只有清朝的皇室才会使用缂丝所制的陀罗尼经被。
经过连绵的战火、盗墓贼的光顾、与地壳运动的影响,从墓中被带到大众眼前的经被本就少之又少,保存完好就已经是幸运,更不用说皇帝太后所用的经被,如今的藏品数量一只手便可数。
还有一件是慈禧所用的经被,现如今被清东陵博物馆所收藏,且数其陀罗经被最大,宽达274厘米,长为280厘米。另一件曾在康熙的棺椁中,然而这件经被早年流于海外,幸好最终被爱国人士高价所得,流回国内;第三件便是这件被秦先生所发现的陀罗尼经被,存世时间长达200余年,依然光彩如旧。
那么,为何此等帝后入殓贴身所用之品会流入拍卖会上?又是什么原因藏于破袈裟之中呢?这件稀奇拍品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一段可悲可叹的历史事件呢?这故事的序章,还要从1928年孙殿英盗掘皇陵说起。
追根溯源,皇陵被盗珍宝江湖现身
北伐战争中,作为军阀的孙殿英被国民革命军打败,所部改编为国民军第十二军,其仍任军长,驻守在河北蓟县马兰峪,而清东陵正是修建于此地。
夜夜伴着大量珍贵的陪葬品入睡,眼见手上招兵买马的物资越来越少,孙殿英的心里渐渐起了不义之心。
为了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孙殿英声称部队即将进行军事演练,不许平民百姓到东陵附近。1928年的一个夏天,孙殿英野心勃勃地带着手底下的士兵们,用火炮强行轰开了清东陵的地宫。
慈禧的定东陵和乾隆的裕陵都遭到了这群疯狂盗贼们的毒手,窃取的宝物不计其数。可叹可恨的是,孙殿英与其手下都是一些粗人,只知道掠夺墓中的金银瓷器,根本不认识那些古代名人的字画,竟然将其扔在地上任人践踏!
经过7天7夜持续地洗劫,整座乾隆和慈禧墓中的文物荡然无存,珍宝之多整整装满了几十辆马车,更不要提因分赃不匀损坏的有多少。
更加令人发指的是,他们为了方便盗取财宝,居然将慈禧与乾隆的尸骸随意抛弃在地宫内,极为猖狂。
剧情
孙殿英盗东陵立刻引起中外热议。当时,溥仪得知后一边对其恨得咬牙,一边惭愧作为皇家子孙的自己竟然连老祖宗的长眠之地都不能保护!他连连发誓如果不杀孙殿英就不配为爱新觉罗子孙,可因实力不济,只得于纸上泄愤。
其余满清的遗老遗少得到消息后,无一不是泪流满面,痛心疾首,急忙赶到了东陵,只见到处都是破碎的石块和散乱的森森白骨,混合着一滩滩泥水,整个场面一片狼藉,昔日尊严无比的祖宗陵寝落得此番地步,如何不叫人肝肠寸断?
这些后代子孙们把乾隆和慈禧的尸骨重新一一装殓。或许是遗老遗少们不忍祖宗之物置于残垣破壁之中,又或许是担忧余下的宝物再次被盗墓贼觊觎,惊扰了先人,便将此物稍了出去,悄悄藏入袈裟之中。
清朝至宝,陀罗尼经被的前世今生
陀罗尼经被又名“往生被”。佛教认为,将经被盖在亡者的身上,便能令其生前的一切罪孽烟消云散,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在清代,陀罗尼经被才被正式纳入丧葬礼仪制度。
文中开头所提的经被,是用藏羚羊绒、香樟绒、金线等,采用双面缂丝织就而成。藏羚羊绒无比珍贵,其价值可与等量的黄金媲美。
《清会典·葬礼》曾记载,皇帝的陀罗尼经被上布满了五色梵文,中心为喇嘛塔图案,且全都是金线绣成,整体呈明黄色,上下总共为3层,厚度却薄如蝉翼。
从这番文字记载,我们不难想象出那件几次出现于拍卖会上的陀罗尼被,是何等的精致繁复。
其实,除去皇室的名头,单从制作工艺来论,这件经被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所谓“一寸缂丝,一寸金”。作为中国丝织技艺的顶峰,缂丝从来就不是平头百姓能接触到的。
这件经被长2米,宽1.38米,面积接近3平方米。这样大的缂丝织物,需要三五位皇家御用技工用上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自宋代以来,缂丝就是御用织物之一。在博物馆里,我们唯有在一些皇帝皇后的朝服上,或者不被允许出海展示的珍贵书画上才能一睹真容。
因缂丝技艺的超高难度,它被称为“织中之圣”,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清朝的结束,陀罗尼经被不再是皇家御用之物。到了民国时期,普通老百姓也会使用经被盖在亡者身上,只求一个身后平安。当今社会,佛教僧众及在家弟子通常都会使用。
2021年8月,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清东陵博物馆用5年时间实施了馆藏纺织品修复工作后,成功地将20件“江宁(南京)织造”的清朝皇家秘宝修复成功,其中就包括了慈禧地宫出土的陀罗尼经被、寿字竹枝袍等其他珍贵文物。
慈禧陀罗尼经被上装饰有“万福万寿”吉祥图案,还有25000多字的汉字佛经。它们都采用了缎地捻金绣工艺,且点缀着820颗流光溢彩的珍珠,令人可惜的是上面的珍珠已在孙殿英带头的盗墓事件中遗失了。
修复前,陀罗尼经被已经是残缺不堪,上面的文字有许多都不得而知。修复人员们都是专业的织造工匠,除了眼睛的那部分,他们将自己全身都用无菌的材料覆盖住,以免从修复室外部带进细菌,对文物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
与原材料对比、确定修补针法、考量修复的文字内容,在修复人员的努力下,这件文物终于在2021年恢复了昔日的华美。
结语
一件经被在这两百年中经过了无数人的手,也随着各阶段的所有者经历了漫长的时光,走过了动荡的时代,见证了清代的没落,中华之崛起。
一个强盗让它从黑暗中于民间浮沉,一位慧眼识珠的收藏家使它曝光于聚光灯下。经过百年的辗转,它的身价也从皇家的无价之宝,变为了数字代表价值的藏品。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现代社会早已是日新月异,当我们在羡慕秦先生有如此一番大际遇的同时,何尝不曾感叹一个皇朝的兴衰呢。
然而,像秦先生的幸运总是难得,莫要为了赌一场富贵,忘记了作为大多数的平常人,只有脚踏实地拼搏才是走向幸福的唯一途径。
何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