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3月23日,全区农业农村暨扶贫工作会议召开,分析形势,部署任务,动员全区上下凝聚共识、积极作为,努力打造临淄现代农业升级版。省农业厅副厅长褚瑞云同志、市农业局局长许子森同志出席会议。区委书记宋振波同志、区长白平和同志,区大班子有关领导同志;
3月23日,全区农业农村暨扶贫工作会议召开,分析形势,部署任务,动员全区上下凝聚共识、积极作为,努力打造临淄现代农业升级版。
省农业厅副厅长褚瑞云同志、市农业局局长许子森同志出席会议。区委书记宋振波同志、区长白平和同志,区大班子有关领导同志;各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区直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部分重点村居主要负责人;部分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主要负责人及区级以上农业园区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区委书记宋振波就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和扶贫工作,强调三点意见。
聚焦聚力“走在前列”,让临淄的农业实力更强
⊙要清醒认识矛盾制约,找准立足点。
从农业工作指导和发展路径上,由过去的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依靠资源物质投入为主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为主上来,不断挖掘新潜力、培育新优势、拓展新空间。
⊙ 要像抓工业一样抓农业,找准切入点。
坚持不懈培育发展“新六产”,让农业成为涵盖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完整产业体系,真正完成农业、工业、服务业的“三产融合”,实现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三链重构”,在打造第六产业高地的同时,让农民充分参与到各个环节、各个步骤,把更多利润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 要紧紧抓住关键环节,找准发力点。
按照区党代会确定的“一带五区”布局,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
。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淄江农业主题公园等载体为依托,加快推进土地集约化、农民职业化、生产市场化、服务社会化。整体推进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自走式喷灌机等先进技术设备,扩大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以“齐民要术•上乘农品”为主题,构建以地方整体品牌为龙头、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知名品牌为主体的农产品品牌体系。
聚焦聚力“美丽乡村”,让临淄的农村环境更美
⊙ 精塑融合协同发展之村。
明确“东扩、南拓、西联、北跨、中优”的城区发展方向,着力构建“二三五八十”的城乡路网,全面启动“三线引黄、西水东调、三河环城”工程,为全区群众呈现一座“协调宜居、朗润人文”的美丽之城,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农村让城市更向往”。
⊙ 精塑生态环保秀美之村。
扎实开展“美丽乡村连片创建”和“三级联创示范村建设”工作,除闻韶、雪宫、金岭外,其余9个镇街道都要打造1个片区,全区共计100个村,其中省级示范村3个、市级示范村6个、区级示范村10个。结合全区违法建设治理行动,加快拆除违法建筑。
⊙ 精塑公平普惠幸福之村。
结合教育十大工程,提升农村中小学、幼儿园硬件水平。标准化推广普及医联体模式,真正实现“分级诊疗”。持续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精塑文明和谐活力之村。
将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与美丽乡村同步建设,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所有村居服务中心全部提升一遍,今年要确保完成100处以上。
聚焦聚力“富民强村”,让临淄的农民底气更足
⊙ 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积极引导农民开展家庭经营,发展特色、优质、高效的农业项目,念好“山水经”、唱好“农旅戏”、打好“果蔬牌”,把临淄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
⊙ 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通过产业引导、资源开发、资产盘活、中介服务、资本运作、扶贫开发等6种模式,因地制宜共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利用3年时间,在每个集体经济净收入低于3万元的村,都新发展或改造提升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农村电商经济,加快忆当年农产品电商、沃农资电商、思远农业等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构建“村集体+电商+农特产品”的电商营销模式,努力实现“齐货天下行”。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对照“全面小康的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的庄重承诺,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
⊙ 咬定精准扶贫“军令状”,坚决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
在全市率先将扶贫标准线提高到4300元,并且要力争通过一年的努力,到年底按照更高标准的5000元进行验收。
⊙ 落实精准扶贫“战略图”,坚决落实脱贫攻坚“硬措施”。
筑牢产业扶贫基础,突出抓好今年总投资1000万元的集中式投资收益扶贫项目建设。深化金融扶贫成效,继续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机构+贫困户”扶贫模式。推进扶贫标准化建设,实现“八有八达标”。
⊙ 织密精准扶贫“保障网”,坚决压实脱贫攻坚“硬责任”。
探索精准扶贫改革。
统筹精准扶贫活动。
抓好精准扶贫协作。
区长白平和在讲话中强调
根据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部署要求,今年全区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
牢牢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围绕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一流现代农业主题公园两个定位,做优三大板块,突出四大重点,抓好五个结合,强化六个保障,着力打造临淄现代农业“升级版”。
一条主线
坚持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 积极培育农业“新六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精准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要义。
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由“量”到“质”、由资源消耗到绿色生态、由依靠旧动能到培育新动能“三个转变”。
⊙ 精准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
调优农产品种养结构,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培育“名优特新”农产品,稳定优质粮食种植规模,提高反季节高档蔬菜、特色果品杂粮及良种畜禽种养比重,重点抓好专用粮种、西红柿、西葫芦、宏旺黑牛、齐御黑猪等优势品种的保护、选育和发展,打响临淄特色农产品“十大品牌”。
⊙ 精准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
依靠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构建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统筹布局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营销、服务等功能板块,培育一批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镇村、园区和企业。重点发展农产品储运加工营销业、休闲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和农业电商等新兴业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打造“接二连三”产业链条。
两个定位
⊙ 高标准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粮食生产,要坚持良种引路、良法跟进,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更好地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蔬菜产业,要突出园区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市场化培育运作“临淄蔬菜”品牌,打造全省优质蔬菜主产区和集散中心。
畜禽养殖,要严格适养区、控养区、禁养区划定监管,推行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促进规模化扩张、标准化养殖和良种化繁育。
林果种植,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选育林果良品,培育发展一批樱桃、草莓、核桃、西瓜等种植采摘和花卉苗木繁育基地。
培育发展现代特色园区。
建设一批“国字号”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和创业园。要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农业园区开发建设,推动农业由单一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文化、旅游多功能转变。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培育多元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完善社会化农业服务体系,多路径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
⊙ 高标准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农业主题公园。
高起点规划。用好农圣文化这张牌,以淄河为纽带,按照“园区+综合体”的模式,抓好占地20万亩淄江农业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建设农圣文化休闲区、农业生产体验区、现代农业展示区,引领现代大农业发展。
大手笔建设。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建设占地2000亩集农业科技、文化创意、休闲观光、农耕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完善农业冷链仓储、电商物流、检验检测、创业孵化、三农服务等功能,打造全国知名的5A级农业旅游主题公园和农圣文化峰会论坛永久基地。
广范围辐射。鼓励发展休闲农业、会展农业、创意农业和体验农业,引导开发采摘体验、养老养生、特色民宿、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产品,辐射带动淄河沿岸以休闲农业为核心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大板块
⊙ 北部,粮食生产功能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机作业、节水灌溉、统防统治、烘干仓储等集体耕作模式,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扶持禾丰种业做大做强,力争3年内良种繁育面积发展到12万亩,打造全国一流的育繁推一体化育种基地。
⊙ 东部,主导农产品优势区。实施蔬菜大棚集中连片改造工程,建设一批新棚型、新园区,年内新建改造大棚1000个以上、培育10个水肥一体化示范园。发展一批集约化、工厂化育苗基地,年内育苗规模达到6000万株。发挥翠竹、忆当年、石佛堂等示范园区带动作用,打造一批特色农业园区。
⊙ 南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区。调整优化南部山区农业产业结构,打破种粮为主、靠天吃饭的落后生产格局。发展经济林地、干果杂粮、生态养殖等特色农业,选育开发边河小米、核桃、文冠果等优势品种,完善农产品初级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加工链条,形成特色鲜明、绿色生态的高端农产品保护性、标志性主产地。
四大重点
⊙ 强化规划引领作用。科学编制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构建“三区一园”发展格局。分产业、分区块、分点位规划农业发展形态和产业链条,确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新型业态模式,培育形成一批农业新亮点。
⊙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根据产业差异、区域差异、建设主体差异,研究制定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评价体系,合理确定园区基地建设规模,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做大做强龙头主体。坚持扶强育新,畅通“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培植壮大“十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十大创新成长农业企业”。拉长粮食、调味品、豆制品、食用菌等特色产业链条,确保年内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突破30家。
⊙ 培育新型营销体系。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网络建设,发展订单直销、农超对接、农社配送,推广“生产基地+集体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产销模式。开展农业电商示范行动,发展一批特色电商镇、电商村、电商农企,打造“互联网+临淄特产”名片。
五个结合
⊙ 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坚持“增”“减”“治”三管齐下:“增”,就是建设农业景观,打造沿淄河生态农业观光带,提升农业生态效益。“减”,就是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治”,就是抓好养殖异味治理和秸秆全域禁烧,促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
⊙ 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策划开发一批具有文化创意色彩的农产品、农业园区、农业景观和雕塑小品,将更多的文化元素和文化内涵植入渗透到农业发展中。依托“齐民要术”文化底蕴和齐文化节重要载体,筹办组织好农圣文化峰会、现代农业发展高峰论坛等活动,展示农圣文化,体验农耕文化。
⊙ 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加快齐文化精品旅游线路、淄河生态文化长廊、天堂寨和马莲台自然风景区开发建设,打造独具齐风古韵特色的山水田园型乡村旅游目的地。精心开发一批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等载体平台和品牌活动,创建一批乡村旅游连片发展特色镇村,做大做强“十大观光休闲农业园”。
⊙ 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一镇一业,推动小城镇多元化发展,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态生活生产同步改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乡村田园综合体。
⊙ 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相结合。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试点,逐步实现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通过产业带动、资源开发、资产盘活、资本运作和扶贫开发等模式,培植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
六个保障
⊙ 规范土地流转。年内新增流转土地3万亩以上。强化经营方向的规范引导,防止流转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 加大资金投入。设立现代农业发展基金,撬动更多工商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领域。结合开展化工行业“三评级一评价”和“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鼓励、引导落后产能企业投资或转产现代农业。积极对上争取涉农扶持政策和项目资金。
⊙ 强化政策扶持。用足用好、多层面整合涉农资金,实行竞争性分配机制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集中向扶优扶强倾斜,避免撒芝麻盐,放大政策效应。
⊙ 抓好技术服务。鼓励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与高校院所开展科研合作,实施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铸链工程”,培植壮大思远农业、众得利、沃农资等农技服务龙头企业,构建“产供销一条龙、种养加一体化”发展的全程农业服务体系。
⊙ 加强质量监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区和食品质量安全区“三区”同创同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体系建设,加大涉农商标注册、运用、保护和管理力度,打响临淄农产品品牌。
⊙ 严格督查考核。实行定期督查通报、实地点评考核机制,对落实推进不力、工作进展缓慢的,挂牌督办、严肃问责。
金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