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文|武品文史2007年9月,湖南长沙举行过一场民间寻宝活动,众多知名专家齐聚一堂组成鉴定团,为的就是从上万件民间收藏品中,挑选出“长沙十大民间宝物”。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挑选,最终选出了包括了齐白石真迹、元代青白釉、清朝屏风等十件民间宝物”。
文|武品文史
2007年9月,湖南长沙举行过一场民间寻宝活动,众多知名专家齐聚一堂组成鉴定团,为的就是从上万件民间收藏品中,挑选出“长沙十大民间宝物”。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挑选,最终选出了包括了齐白石真迹、元代青白釉、清朝屏风等十件民间宝物”。
在这十件宝物中,有一件清朝银杏木镶黄杨木精雕人物屏风,被专家现场估价80万,然而它的价值不止如此,有人给出的价格为240万元。
鲜为人知的是,这套一组八件的木雕屏风,在18年前仅价值2000元钱,还曾被一位专家鉴定为清朝末年的普通工艺品,那么这套屏风从何而来?为什么会在18年里升值了近1200倍?又因为什么,被人误认为一文不值呢?故事还要从18年前,湖南平江的一场牌局说起。
来自麻将桌的惊世之宝
1989年秋日的一天,湖南平江县的四位麻友在麻将桌上激战正酣,十几圈下来,这“战局”正好应了一句老话“几家欢乐,几家愁”。
其中一位姓李的小伙子手气不好,打了几个小时的牌,却仅胡了3次,看到别人赢得不亦乐乎,他开始坐不住了,因为兜里的钱已经所剩无几了,无奈之下,他返回家中,把家传的一套清朝屏风,以2000元的价格卖给了其中一位麻友,以备资继续“征战”。
10年之后,清水塘有位古玩商人,他听说家乡平江有一套保存完整的屏风,于是就上门求购,而屏风收藏者正是曾经的麻友。
最终经过商议,这套屏风最终以2万元的价格被古董商人买走,就这样,古董商人成了这套屏风的新主人,慢慢地,这件事在长沙古玩界传开了,很多人都想看看这件宝贝的庐山真面目。
可说实在的,古玩商人自己也不知道这套屏风到底好在哪里,于是他找到了长沙古玩商会顾问咨询。
清朝乾隆年间珍品
古玩顾问看了这套屏风之后,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屏风这种东西在古代非常的常见,大到放到房间用作空间隔断的围屏,小到立在砚台旁边防止磨墨时墨汁溅出的砚屏,反正这东西算是居家生活工作学习必备之良器,因此就有许多屏风流传于世,但绝大多数也没有什么收藏价值,而这套屏风可不一般。
它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套珍品,一共有八扇,每扇高81厘米,宽23厘米,采用银杏木镶黄杨木制作,是一套放在书案上的小型屏风,是古代书案上记事用,或者围风用。
而扇面上的雕刻非常精细,分为6个层次,立体感十足,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中间位置以浅浮雕的手法雕出了8组成语典故,每组成语典故还配上相对应的雕刻。
值得注意的是,这套屏风的古色古香保存完好,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
经过这次鉴定之后,许多人都按奈不住心情开始出价了,10万,40万,80万,最高的价格给到了一套价值240万的别墅。
但古董商人似乎并不着急出手,因为只有古玩商会顾问的鉴定好像有些不够,他还想找更多的专家来帮助鉴定,屏风的价格肯定还会上涨。
然而他打错了如意算盘,湖南省一位著名的木雕鉴赏家给出了反面的答案,也引起了轩然大波。
他认为这套屏风是清朝光绪年间机器加工雕刻而成,并非清朝乾隆年间手工雕刻,这样一来,两者的差别可谓天上地下。
得知消息之后,古董商人备受打击,但他仍不放弃,一直把这套屏风收藏在家中,直到民间寻宝活动在长沙举行时,古董商人决定拿出宝物,让国内的顶尖专家帮助鉴定,而这一年距离人们首次见到屏风已经过去了18年。
顶级大师之作
经过专家的鉴定,这套屏风不仅是真的,而且还是清朝宫廷造办处的产出,而作者正是清朝著名的雕刻大师吴之璠。
吴之璠是清朝早期以精湛的竹雕技艺而闻名天下的大师,另外他对牙雕,木雕也颇有心得。
他的个人作品传世较少,目前查明的作品仅存15件,其中一件精品竹雕《滚马图》笔筒,还被收藏在故宫博物馆中。
图:吴之璠传世之作
然而吴之璠生平多为小件雕刻品,向屏风这类的大件作品还是头次发现。
因此这套屏风的艺术价值以及收藏价值确实极高,而专家组也一致将其评为“长沙十大民间宝物”之一,所以给出的保守价值在80万元。
“几家欢喜 几家愁”
这让古董商人乐开了花,这次不仅得到了顶尖专家的认可,还评为十大宝物之一,其升值潜力可谓巨大,因此当时就有人联系他,愿意出高价购买,价格也是直逼240万现金,而非房产。
然而大家还记得上面那句话吗,“几家欢喜,几家愁”,18年前以2000元卖掉传家宝的小伙,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顿时面如死灰,在家中先是放声痛哭,后几乎晕厥。
他做梦都没想到,父亲留给他的宝物居然能有如此价值,也深感对不起祖宗。
尽管也曾尝试买回,奈何宝物价格已经是增值了1200倍,是他无法承受的。
最后也只能说,这是他应该受到的惩罚。
参考资料:《清史稿》
陈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