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茉莉花源于中亚细亚,茶源于中国,它们的结合是两千年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福州的茉莉花茶更是质量上乘。主要是因为其地处茉莉花露地栽培的最北缘,及依山傍水的闽江口的地理优势,加上花农丰富的种植茉莉花经验和完美的窨制工艺,让其吸收天地精华,既保持
茉莉花源于中亚细亚,茶源于中国,它们的结合是两千年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福州的茉莉花茶更是质量上乘。主要是因为其地处茉莉花露地栽培的最北缘,及依山傍水的闽江口的地理优势,加上花农丰富的种植茉莉花经验和完美的窨制工艺,让其吸收天地精华,既保持花的韵味又有茶的质朴,具有典型的“福州味”。由于历史上福州人严格保密工艺,茉莉花茶的窨制工艺在数百年间均未传到其他国家,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能窨制茉莉花茶。换言之,这淡雅清香的茉莉花茶,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茶叶品种。
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是一种用特种工艺造型茶或经过精制后的绿茶茶坯,与茉莉鲜花窨制花茶的传统工艺。福州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茉莉花生长,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茉莉花种植史。作为茉莉花茶的发源地,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也已有近千年历史。宋朝许多史料都记载了福州茉莉花茶采摘、制作、品赏的过程。清朝咸丰年间,福州茉莉花茶作为皇家贡茶,开始进行大规模商品性生产。
福州茉莉花茶窨制须经过茶坯处理、鲜花养护、窨花拼和、堆窨、通花散热、收堆、起花、烘焙、冷却、转窨或提花、匀堆、装箱等十多道传统工艺程序。其中,鲜花吐香和茶坯吸香是茉莉花茶窨制的主要过程,而窨花拼和则是制作过程的重点工序。茉莉鲜花的吐香是生物化学变化,成熟的茉莉花在酶、温度、水分、氧气等作用下,分解出芳香物质,随着生理变化,花的开放,而不断地吐出香气来。茶坯吸香是在物理吸附作用下,随着吸香同时也吸收大量水分,由于水的渗透作用,产生了化学吸附,在湿热作用下,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茶汤从绿逐渐变黄亮,滋味由淡涩转为浓醇,形成特有的花茶的香、色、味。
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有悠久的历史,其工艺成熟,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其窨制过程中芳香四溢,使茉莉花香成为一种富有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其产品福州茉莉花茶既保持了绿茶浓郁爽口的天然茶味,又饱含茉莉花的鲜灵芳香,色泽黄绿透翠,汤色金黄清明,有较高的品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陈成忠(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陈成忠,福建福州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高级评茶师、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工艺传承大师。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制作工艺代表性人物之一。福州市香承百年茶业有限公司创始人。15岁时进入福建省福州茶厂当学徒,传承于父亲和王洛洛、林依细两位师傅,得到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的真传。精于传统纯手工独立实施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形成了独特的工艺风格,所制茉莉花茶均为高端产品,广受追捧。
“窨花茶。就是把上好鲜花的芳香物质尽可能多地渗透到茶叶里去,并让茶叶的苦涩度降低,香气更加鲜灵浓郁,我一辈子都在学习,现在还没到头。”
陈成忠,出生制茶世家,是陈氏第三代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的衣钵传人。15岁便开始制茶,与茉莉花茶的缘分已持续50多个年头。
陈成忠开始学习窨制时,福州茶厂已有半自动窨花设备,但他最感兴趣的,还是怎么手工窨花,从每一处细节控制花与茶的融合。
而要掌握全套的传统花茶窨制工艺,制出一泡理想的茉莉花茶,经过的道路之复杂崎岖非常人能想象。
问及什么是好的茉莉花?陈师傅的见解是:“茶有茶味,花香比茶香更突出。使茶坯内在的苦涩、异味去掉。
通过窨制过程把茉莉花香吸附到茶叶里,并通过烘干降低茶叶水分和苦涩味。所以好的茉莉花茶,更多是鲜灵浓郁的茉莉花香。”
对他而言,一泡地道的福建茉莉花茶不仅仅只是一杯简单的茶,还是陈氏制茶工艺流传不衰的体现。
烈日当头摘茉莉
福州茉莉花茶“茶引花香,花益茶味”,花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茶的品质。2017年8月的榕城,迎来了全年最热的“三伏天”,正是茉莉花的开花盛季。
笔者来到帝封江湿地茉莉花基地:乌龙江波光粼粼、五虎山林木葱茏;江畔山下,数百亩茉莉花的花蕾灿若繁星,几十位采花女穿行在花丛间。用于制茶的茉莉花要求已开的花不能摘,未开的花需要判断能否在当晚开放。这些采花女大多来自贵州等外省农村,每年如候鸟般,来基地劳作两三个月后又离开。她们头戴尖顶斗笠,斗笠下用方巾铺垫,穿长袖衬衫或佩戴袖套以防晒。伏天烈日当头,煞是辛苦。
茉莉花蕾的采摘,时间上要求在10点至17点进行,以14点至17点采摘为最佳。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德星介绍,这是因为10点之前露水未消,花的水分含量过高,花香受影响,而供大量窨制时,为了给收花和运送留出时间,采摘时间也不宜过迟。
上等的福州茉莉花茶,必须选用福州本地种植,并在“伏天”采摘的茉莉花。茉莉花当日现采,雨天的茉莉不能用。所以,在茉莉花的花季,制茶人最大的祈盼就是“天公作美不下雨”。
茉莉花茶熬制
“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这正勾绘出“茶人”的生活。国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成忠告诉笔者,福州茉莉花茶的传统窨制方法为纯手工,首先需要加工茶坯。茶叶大多采用绿毛茶,先装入布袋,制茶人穿特制的鞋进行“蹚踩”去梗,再用多种手法将轻飘低次的茶叶筛簸离。之后进行烘干、摊凉。
接下来就是处理花蕾。制茶人每年夏天的晚上都在熬夜,因为茉莉花只在晚上开放。在茉莉花种植基地,枝头上的茉莉花蕾并不是很香。待挑选采摘后用箩筐或网兜装好,鲜花在运送中由于叠压,内部的温度会自行升高。或许再经加热养护,到了晚上,花骨朵儿不约而同竞相绽放,屋子里便充盈了浓郁的茉莉香气。
窨制步骤最为核心。制茶人按各窨次的配花比例和堆高要求将茶与花拌和堆放,让茶叶充分地吸收花香。次日凌晨,如窨堆温度达到要求,就进行手翻“通花”散热。降温收获后,再用不同的网筛“起花”,将花蕾去除。分离后的茶叶湿坯根据需要转入烘焙,等待下一轮窨制。烘焙一般使用福州传统的竹编工具,用优质木炭生火。
闲来随饮福州茶,门前一田茉莉花
茉莉花自以福州所产为上品。福州土质肥沃疏松,呈弱酸性,非常适合茉莉花的生长,昼夜温差大的环境特点,更利于茉莉花营养物质的积累。
而陈成忠只取伏天的茉莉制茶——在气温高的夏日伏天里,炎炎午时是采摘的好时间,只有那时所产的花蕾,才能凝成茉莉花茶独特的冰糖甜韵。
百天匠人心血,凝聚“冰糖甜”
一泡福州茉莉花茶需经过多道繁复考究的工序,把含苞待放的茉莉花和茶坯进行多次拌拼窨制,严格把关每一道工序审评,耗时百余天,才能制成。
从阳春三月的茶坯制作到八月伏天茉莉花的出产,其中漫长的积累与等待,是对制茶人耐心与技艺的磨炼,也是冰糖甜韵难求的最好证明。
五十余年沉淀技艺
陈成忠制作茉莉花茶已有50余年,半个世纪的日夜洗礼与淬炼使他对茉莉花茶的制作有着很深的领悟;
凭借多年丰富的经验严格把控时间,使窨花相比机制更为透彻,通花时机更为精准,所成一口机制茶无法复刻的正宗鲜灵气味。
历史渊源
据文献记载,福州茉莉花茶的源头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汉代。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就有“福州之方山”产茶的记载,当时闽茶已成为贡品。
宋代,茉莉在福建广为种植。北宋《瓯冶遗事》中记载:“花有茉莉,天下未有。”福州最早的地方志宋代梁克家《淳熙三山志》(1182年)记载“抹丽,此花独闽中有之。”
茉莉花茶始于宋朝的福州,经历了焙团茶、点茶、泡茶三个阶段。南宋施岳《步月·茉莉》有“玩芳味、春焙旋熏,贮煜韵、水沉频爇。”南宋赵希鹄《调燮类编·茶品》记载:“木樨、茉莉、玫瑰……,皆可作茶。诸花开时,摘其半含半放之香气全者,量茶叶多少,摘花为伴。花多则太香,花少则欠香,而不尽美。三停茶叶,一停花始称。”
宋末元初的周密注:“茉莉岭表所产,此花四月开,直至桂花时尚有芳味,古人用此花焙茶”。
明代万历《福州府志》记载,福州所属各县无不产茶,其中以“方山茶”和“鼓山茶”最为著名。明朱权《茶谱》:“今人以果品为换茶,莫若梅、桂、茉莉三花最佳。可将蓓蕾数枚投于瓯内蕤之。少倾,其花自开。瓯未至唇,香气盈鼻矣。”明徐勃著《茗谭》“闽人多以茉莉之属,浸水采茶”。 明代钱希言曾描写当时买花窨制花茶的热闹场面: “斗茶时节买花忙,只选头多与干长,花价渐增茶渐减,南风十日满帘香。”
清朝咸丰年间(1851年),慈禧太后对茉莉花有特殊的偏爱,规定旁人均不可簪茉莉花。据【清】·裕德菱《清宫禁二年记》:“其头饰上,珠宝之中,仍簪鲜花。白茉莉,其最爱者。皇后与宫眷,不得簪鲜花,但出于太后殊恩而赏之则可。余等可簪珠与玉之类。太后谓鲜花仅彼可用。”福州茉莉花茶逐渐成为贡茶。福州因此迅速成为全国茉莉花茶的窨制中心和集散地。省外名茶如安徽黄山毛峰、大方、浙江龙井、旗枪、江苏碧螺春纷纷调入福州制成茉莉花茶。
工艺流程
福州茉莉花茶传统窨制加工工艺较复杂而细致,对技术的要求甚高。其加工工艺流程大致为:茶坯与鲜花处理→窨花拌和→静置窨花或堆窨→通花散热→收堆续窨→起花→复火干燥→烘后冷却→转窨或提花→匀堆装箱。
茶坯处理
窨制福州茉莉花茶的茶坯,是烘青绿毛茶经过精制、按照花茶茶坯级型标准样品拼配而成的。付窨前为了增强茶坯的吸香能力,为茉莉鲜花吐香创造提供适合条件,有必要先对茶坯进行处理。窨花前的茶坯处理包含茶坯复火干燥和茶坯冷却两个阶段。
(1)复火干燥
窨制花茶的茶坯,经过一段时间存放或精制处理往往含水量较高,在付窨前通常要先行复火干燥处理,使之含水率降至4%-4.5%,以提高茶坯的吸香能力,同时去除茶坯的陈味、杂味,散发水闷气(高档茶坯),降低粗老味(中低档茶坯),显露绿茶的正常香味。茶坯复火干燥技术关键,一是对烘干机风口温度的掌握,具体视茶坯质量及干度而定,一般高档茶100-110℃,中低档茶110-120℃,不宜过高,以免产生高火味、火焦味。二是对烘干后茶坯含水率的把控,过高或过低均不宜。若茶坯干度已达到花茶窨制工艺要求的,则无需复火。
(2)烘后冷却
茶坯复火后的坯温较高,通常达50-70℃,为此必须经过薄摊、冷却,等待坯温降至略高于室温1-3℃后才能复窨,以免过热茶坯窨花造成“烧熟”鲜花,不仅影响茉莉鲜花的吐香能力,还会导致花香丧失鲜爽感。待窨茶坯温度以低为好,这样付窨后堆温上升相对较慢,维持堆温32-37℃的时间相对较长,有利于茉莉鲜花的正常吐香和茶坯充分吸香,从而提高茉莉花茶质量。
鲜花处理
茉莉鲜花以晴日、下午二时后采摘、花蕾大者为好。福州茉莉花茶在采收、装运中要尽量保持其完整性和鲜灵度,保持通气,不要紧压,避免机械损伤和发热“火烧花”。鲜花处理主要是对进厂的茉莉鲜花进行摊花、堆花、筛花、凉花等处理,以保持鲜花生机活性,促进鲜花有序开放,并把花分号(大号、中号和小号),以窨制不同等级或不同窨次的茶坯。
(1)进厂摊凉
茉莉鲜花进厂后,一要及时按级分堆,按质归堆,每堆花量控制在在150Kg以下;二要尽快薄摊散热,以降低花温,恢复鲜花生机。摊凉厚度通常视花量多少、场地大小而定。一般在10cm以下,尽量薄摊,尽快散热。摊凉场地必须清洁、阴凉、通风;室温高时,可用轻型风扇吹风、降温、排湿。玉兰花进厂后,先薄摊散失去净表面水,然后用湿布或湿毛巾盖住保湿,付窨前有的还要进行拆瓣或切碎等处理。
(2)伺花
鲜花养护俗称伺花,主要通过摊花和堆花反复交替的过程来调节花温、控制鲜花的生理变化,在保持鲜花生机活性的同时促进其开放吐香,为花茶窨制打下基础。茉莉鲜花开放适宜温度为32-37℃,当花温下降低于32℃时即应收堆,堆高花堆、以提温促进开放,花堆高度不等,一般20-40cm,具体依室温、加工量等而定。当花温超过38℃时,应即时扒开花堆,薄摊、翻动、通气、降温,以免鲜花被“烧”变质。昙花散热时间不宜过久,一般花温降在34℃~37℃时就应收堆,如此反复3-4次,即可促进鲜花成熟、开放、吐香了。生产上可根据茉莉鲜花的开放习性,结合当日天气情况及窨制实情,进行统筹安排,通过调控花堆高度来调适花堆温度,进而调节鲜花的开放率、开放度和窨花节奏,最大限度地利用鲜花花香,提高花茶窨制工效。
(3)筛花
通常当茉莉鲜花开放率(花蕾开放数量占比)达60%-70%、开放度(花蕾开放后花瓣形成的角度)达50-60°时,即可进行筛花,以分级、除杂和促进开放。一、筛选净花并筛分大小;二、剔除青蕾花蒂,同时通过筛分增氧促进鲜花开放。筛花后按预定的各批配花量过磅分号堆放,当开放率达80%以上时即应付窨。通常大号花用于提花、转窨和高级茶头;中号花用于一般茶的头窨。若有不同号花窨制同批茶的,则应先用大号,再用小号,不能颠倒,也不得混用,要分开窨。
玉兰打底
玉兰打底是在茶、花拼和之前先让玉兰花与茶坯拼和。意在调香,提高花茶香气浓度,衬托花香的鲜灵度。但打底所用的鲜玉兰用量要适度,一般占茶坯量的1%,即每100kg茶坯用玉兰花1kg。玉兰花也可在窨花或提花时加入拼和,但用量须控制,通常为0.3%-0.5%,多了易造成“透兰”,从而影响茉莉花茶质量。
窨花拼和
窨花拼和是整个茉莉花茶窨制过程的重点工序。养护好的茉莉鲜花,应及时与准备好的相应茶坯相拼和,把鲜花和茶坯充分拌和在一起进行窨制,让鲜花所吐之香直接为茶坯所吸收。窨花拼和应着重掌握好六大因素:配花量、拼和时机及堆温、水分、厚度和时间。
(1)配花量确定
茶花比例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茶坯的吸香效率、吸香效果及用花成本。适宜的配花量,应根据茶坯档次、窨次及鲜花质量、价格及产品质量要求等而定,且逐窨调减。一般高档茶坯窨2-3次,中低档茶坯1-2次或用压花替代窨花,最后经提花完成。如一级坯三窨一提,内销茶规定每100kg配花量95kg,其各窨次用量分别为36、30、22kg,提花7kg。
(2)拼和时机
茶花拼和时间,一般依茉莉鲜花的开放率及开放度而定。茉莉花为气质花,体内芳香油随着花朵逐渐开放而形成并挥发,开始吐香后5小时内为吐香盛期,此时呼吸强度大,干物质损耗多;花开尽后就不再吐香。因此当茉莉花吐香浓烈时,一定要及时付窨与茶坯拼和,以免香气大量无谓散失。通常茉莉鲜花的开放率和开放度达到80%以上就要迅速付窨。让茶坯充分吸收花香是花茶窨制整个工艺技术的关键。茉莉花下堆拼和前,还要进行薄摊一次,待花温低于茶坯温度时才能收花付窨。
(3)茶花拌合
当茉莉花开放达到要求时,即要及时将符合工艺要求的待窨茶坯与茉莉鲜花按定好的配比进行拌和,并充分混匀、窨制,促使茶坯与鲜花直接充分接触,以利吸香、调香。窨花场地要洁净、通风。
具体操作上,一层茶、一层花,叠加、充分拌匀后用茶盖面、静置窨花。①把茶坯拟堆量的1/5-1/3平摊在干净窨花场地上,厚度10-15cm。②将配花量的1/5-1/3均匀撒铺在茶坯面上,这样一层茶一层花相间3-5层。③用铁耙从横断面由上而下扒开并翻拌,使茶坯与鲜花充分拌合。操作上动作要尽量地轻,以免鲜花受机械损伤而丧失正常活性。④茶花均匀拌合后可依加工量的多少分别采用箱窨、囤窨、堆窨的方法静置窨花。⑤用剩余的茶坯盖面(拌合前先预留部分茶坯)约1cm,使鲜花不外露,以减少花香散失。大生产通常采用堆窨,省工、迅速、方便,堆高30-60cm。窨制过程中堆温控制在40℃以下,整个窨制时间大致10-12h。
通花散热
在茶花拌和窨制中,当堆温超过38-40℃时即应及时通花(通常一次),把在窨的茶堆扒开摊凉,从堆高30-60cm,薄摊至10cm左右,隔15min后,再翻拌一次,让茶堆充分摊开,尽快散热、降温、通气,促进鲜花恢复生机,继续吐香,同时散发二氧化碳等不良气体。具体通花时间,依在窨品的堆温、水分和鲜花生机状态而定,通常从窨花到通花时间头窨的为5-6h,以后逐窨次依次缩短半小时。
收堆复窨
收堆时间主要视堆温下降程度而定,通常通花约1h、堆温达到要求时,就要收堆复窨,堆高20-40cm。再经过5-6h,当堆温又上升到40℃左右,花朵已成萎焉状,色泽转为微黄,嗅不到鲜香时,即应及时起花。
起花
所谓起花,就是借助工具(如起花机)将在窨的茶与花分离开来。其要点有二:一是掌握好时机,适时起花;二是要达到起花的基本要求。
(1)起花时间
起花必须适时、及时。若过早,则未能充分利用花香;迟了,花渣变黄熟呈现闷黄味、酒精味,会影响花茶尤其是高档花茶的质量。起花适时的把控,一看在窨时间,通常需历时10-12h,此时鲜花往往即将失去生机;二看在窨堆温:通常掌握在头窨41℃、二窨40℃、逐窨依次下降,提花38℃时;三看在窨品水分含量:头窨为17%-18%,二窨13%-14%,三窨11%-12%,提花约8.5%。堆温超过起花温度要求时,若在窨时间尚短、不够长,则需结合花的变化状况,视情进行第二次通花或翻堆散热。
(2)起花要求
起花在操作上要做到及时、迅速,到了该起花时即应起花,统筹安排,有序实施。通常是多窨次的先起,低窨次后起;同窨次的先高级茶,后低级茶。若当天窨制数量多、短时间内未能及时起花的,则须先将花堆扒开、散热,以免影响窨制质量。起花后,茶花分离要干净,即茶中无花蒂、花叶,花渣中无茶叶。同时,湿茶要及时快速薄摊散热,防止水焖味产生。此外,还要及时清扫起花机,保持筛网清洁干净,以利后面作业。
烘焙摊凉
起花后的湿茶在薄摊冷却后,就要及时适温烘焙。一方面,快速排除湿茶中的多余水分,为下一道工序如转窨、提花或装箱操作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又要保持适量水分,最大限度地固定、保持住茶中花香,防止花香不当散失。为协调这一矛盾,应着重把控好三个关键点:①烘焙温度(烘干热风口)。通常为90-110℃,高档茶低些,中低档茶高些,②烘后花茶含水率。首窨,一般烘焙至4.5%-5.0%(高档茶稍低,中低档茶稍高),随后各窨次依次提高0.5%-1.0%。③烘后茶叶立即、充分摊凉,以保持花茶的鲜灵度。摊凉中禁用强风吹凉,防治茶香不必要的散失。摊凉后的茶温以低为好,最高不得超过40℃。
转窨或提花
转窨即再次窨制,对还未达到窨花品质要求的茶叶再次进行窨制。
提花,是在窨花完成后、匀堆装箱前的一道工序,即用少量优质鲜花再复窨一次(操作同前面窨花),主要为了增强花茶香气的鲜灵度。提花用花量少,仅为5%-10%,即每100kg茶叶配花量5-10kg;但对花的质量要求却甚高,必须采用晴天朵大饱满、洁白鲜郁的优质花,通常用大号花。提花窨时较短,总长一般6-8h。堆窨过程通常不翻堆通风降温。起花后也不用复火,摊凉至含水率符合产品要求(含水率8%-8.5%)后,即可匀堆装箱。
压花
压花是利用起花后的花渣再窨一次低档茶,以增加花香(压一次一般可抵5kg鲜花量),并压低低档茶的粗老味。操作上应注意并做到:①可用花渣为仍较白、香气纯正,不用已腐熟变黄、带有臭味的花渣。②及时迅速,做到起花、压花协同,即边起花边压花。③花渣用量宜足:一般每100kg茶叶用花渣40-50kg。④压花时间宜短,通常为4-5h,以免焖味、发酵味等异味发生。⑤及时起花、烘焙茶叶。压花到点即应起掉花渣,湿茶摊凉后及时烘焙。
匀堆装箱
匀堆装箱是茉莉花茶窨制的最后一道工序。①拼配有代表性小样,通过检验、鉴定,做到小样水分、粉末和品质等指标符合产品规格标准;②按小样比例进行大堆成品样的拼堆、匀堆。抽取样品供理化检验和品质鉴定。③装箱。装箱前需逐个检验空箱,确保其完全清洁,卫生条件符合要求。
推动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保护和传承
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处副处长 张建胜
虽然现在全国有不少地方都生产茉莉花茶,但茉莉花茶和传统窨制工艺主要以福州为代表。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序繁杂,一款好的茉莉花茶,往往要经过9窨超81道工序,各道工序要精准掌握,才能让人民群众喝出如春天般的味道。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和发展茉莉花的种植及茉莉花茶独特的窨制工艺,促进茉莉花茶产业健康发展,如支持举办福州茉莉花茶茶王赛,福州茉莉花茶传统窨制工艺传承人、传承大师赛,福州茉莉花茶给市民送清凉暨新茶品鉴会等活动,今年4月更是出台了《关于支持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发展九条措施》。截至目前,福州拥有福州茉莉花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个,省级非遗传承人5个。接下来,我们还将推出更多举措,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推动茉莉花茶产业走得更远。
保护传承
发展工艺注入新生力量
福州先民创造的茉莉花茶窨制传统工艺,实现了茉莉花茶的商品化生产。
改革开放前,中国出口的茉莉花茶100%为福州制造,成为知名的“中国春天的味道”。那时的福州茶厂是福建省独家全国计划调拨的茶厂,厂里的老师傅大多来自旧时大茶号,筛花、窨花、烘焙都有独门技艺。这里生产的茶叶也是中国的外事礼茶。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福州茉莉花茶产业达到鼎盛,拥有茉莉花茶加工厂近千家,茉莉花茶年加工量占全国茉莉花茶加工量的60%以上,出口量居全国首位。
陈成忠说,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也在不断发展,相比较以前,生产出来的茉莉花茶产品等级更高、品质更好,而福州茉莉花茶连窨工艺的探索,不仅提高了茉莉花茶的品质,也大大节省了制茶时间和成本。
传统工艺不断发展,加上福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福州茉莉花茶的市场不断做大做强,打造福州“世界级的城市名片”。
2011年,福州被授予“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
2012年,福州茉莉花茶被授予“世界名茶”称号;
2014年4月29日,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联合国粮农组织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指导委员会和科学委员会上,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成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将茉莉花茶制作工艺传承下去,由福州海峡茶业交流协会、福州市农学会主办的福州茉莉花茶传统窨制工艺传承人、传承大师赛,自2010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
不仅如此,陈成忠也在为传承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积极作为,通过授课、推荐、手把手培养和指导等方式,为传统工艺注入新生力量。2016年,陈成忠的儿子陈铮荣获“福州市茉莉花茶制作传统工艺传承大师”称号。
新闻:2020年福州茉莉花茶传统窨制工艺传承人、传承大师赛第三窨现场考核在福州茶厂举行。来自福州茉莉花茶企业的35名制茶师现场比拼,角逐“制茶大师”桂冠。
福州茉莉花茶传统窨制工艺传承人、传承大师赛自2010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至2020年,已是第六届,累计授予22人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工艺传承大师荣誉称号,并推荐其中11位分别入选福建省和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福州茉莉花茶匠心传承已有千百年的悠久历史,历代福州先民通过言传身教方式让一代代制茶人传承福州茉莉花茶古法制作。福州茉莉花茶传统窨制工艺是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4月被列联合国粮农组织入选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目录。
在传承比赛现场我们看到了一批批精湛娴熟的参赛选手展示出了他们高超的技艺,有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也有专注茶叶生产加工几十年的老茶人。现场操作考核是福州茉莉花茶传统窨制工艺传承人、传承大师赛的重要一环,从养花、筛花、窨花、通花、起花、焙茶等工艺,考核参赛选手对传统工艺的掌握程度。
而闽榕茶业作为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示范企业,不断培养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制作技艺人才队伍,在此次比赛中闽榕茶业选送了4名选手参与竞赛,通过层层考核,每位选手都以饱满的热情发挥多年以来辛苦钻研练就的本领。
比赛现场,来自闽榕茶业的全场唯一的女传承人曾瑜熟练地筛花、窨花,已经拿到“传承人”荣誉的她,这次希望成为“大师”,80后个头娇小的她,制作起福州茉莉花茶来毫不逊色,这离不开多年来的努力学习。闽榕茶业的其他几位选手也一样技法娴熟,发挥稳定,面对评委们提出的各种刁钻的考题,都能镇定自若,对答如流。
本次大赛也得到了福州市领导们的重视与关注,他们亲临现场感受激烈的比赛氛围,期间市工信局局长王国晓一行来到闽榕茶业比赛区,与闽榕茶业的选手们进行近距离交流,同时也对年轻一代的制茶人给予了高度的认可与鼓励。闽榕茶业也将不负领导们的期望,努力不断地向行业输送人才,将茉莉花茶的传统工艺一代又一代的创承下去。
本届比赛由福州市农业农村局指导,福州海峡茶业交流协会、福州市园艺学会、福州市农学会共同主办。
陈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