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一、毛泽民初入遵义1935年1月初,毛泽民和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苏区央行)的同志们跟随部队进入遵义城。由于敌人的宣传,入城初期,遵义的居民竟然跑的跑,藏的藏,诺大的遵义居然一时间店铺无市,垃圾满街,尽显萧条。毛泽民毛泽民一看,心有对
一、毛泽民初入遵义
1935年1月初,毛泽民和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苏区央行)的同志们跟随部队进入遵义城。由于敌人的宣传,入城初期,遵义的居民竟然跑的跑,藏的藏,诺大的遵义居然一时间店铺无市,垃圾满街,尽显萧条。
毛泽民
毛泽民一看,心有对策。他马上和林伯渠一起,果断优先组织红军战士没收官僚军阀的财产,并分发给广大穷人。同时,还贴出公告,宣布井上自由,买卖公平。再加上红军向来军纪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天后市面就安定下来。
在拙作苏区“央行行长”毛泽民为什么会亲自“收破烂”?中,我曾经谈到,在毛泽民的努力工作之下,苏区央行在中央苏区境内曾经成功地发行过自己的货币。但是,长征途中,中央红军有严格的纪律,不允许发行苏区的纸币。应该说,这一点非常难得,也具有超前的意识:即使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也坚守了金融底线,坚决不滥发货币,与人民的利益站在一起。如今有一些“吃相难看”的公知,把滥发金圆券洗劫全国财富的蒋介石集团吹捧为“爱民如子”的“领袖”,真不知道这些人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
言归正传。众所周知,红军进入遵义前,历经了湘江之战等重大战役,又长期处于奔袭和运动战中,所以到了遵义,是一个难得的修整良机。此时,经中央批准,毛泽民就准备在遵义发行红军的货币,也就是后人所知的“红军票”。
二、发钞还得储备硬
按照现代金融学的常识,一种货币要想站得住脚,就必须让使用者相信它的价值有保证。否则,即使强制使用,最终也是以恶性通胀结局。为了发行“红军票”,就要让老百姓相信“红军票”是有保证的。一般来说,现代国家多依靠黄金和政府信誉等都多种手段。但此时的红军,显然还不被这样的条件,毛泽民只能另寻它法。
那他想了什么办法呢?答案有一点意外,居然是—盐!
其实,遵义的食盐主要是来自遥远的四川自贡。而卖盐这门生意,历来被土豪劣绅们所垄断。什么东西一被私人资本垄断,价格就会很高。所以,当时很多贫苦百姓吃不起盐,患粗脖子病的现象特别普遍。老百姓做饭根本舍不得放盐,只是吊一砣盐,吃饭时舔一下。
红军进遵义后,没收了大量食盐,仅贵州省主席王家烈经营的盐行里,就有价值几十万元的食盐。当然,王家烈还囤积了大量的白金龙牌香烟,也被红军一并收缴,也“顺便”一起成为了红军发行“红军票”的物质储备。
1935年1月12日,在毛泽民的努力下,苏维埃国家银行在遵义开业,以布匹、银元及遵义紧缺的大量食盐作为发行货币的保证。为了稳定“红军票”的币值,毛泽民和同事们进行了很多令人拍案叫绝的“顶层设计”。比如,开始红军用银元高价购买生活用品,却又低价将食用盐卖给老百姓,但要买低价的食盐,必须使用“红军票”。又比如,红军把打土豪得来的物资,用低价卖给穷人,但是只收“红军票”。当然,老百姓可以到苏维埃银行或兑换处以1:1的比例兑换银元。据资料记载,1斤盐在当地市场的价格为1块银元,而1元苏币可以买盐7斤,这使得“红军票”顺利流通且信用很高,甚至人人争着要。
同时,毛泽民还非常谨慎地控制“红军票”的使用范围。在没有“红军票”兑换处的地方,即群众无法拿“红军票”兑换银元的地方,“红军票”是被苏维埃银行禁用的。
1935年2月出版的《红星报》发表《不要乱用苏维埃国币》明确强调:“最近在我们的部队中,有些同志表现着不重视苏维埃国币,乱用苏维埃国币的现象,甚至有请运输员、请向导也用纸币的。这不仅是浪费,而且是脱离群众的现象。我们国币应该是有信用的,更是十足兑现的,但我们不一定每到一处都设有兑换处。假使不设兑换处的地方,也用纸币,必使群众受到损失,而发生对我们不满,结果是帮助了敌人。因此,为了争取群众,维护苏维埃国币的信用,必须反对浪费,节约苏维埃国币来买必需的东西。”
三、撤离不忘回收
遵义会议期间,蒋介石调集40万兵力,企图将中央红军消灭在贵州,情势又变得危急起来。1月18日,毛泽民在接到转移的命令后,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立刻开始部署回收发行的“红军票”。银行工作人员贴出布告,通知社会各界人士持纸币到指定地点兑换银元,为了交易方便,工作人员还专门找了前门能进,后门能出的房子,摆上银元及布匹、棉纱、粮食、食盐等货物,通宵达旦让群众兑换或选购。毛泽民也亲自挑着大洋和其他物资,送到各兑换点。
而兑换的比例,也没有让老百姓吃亏。毛泽民和同事们商议后决定规定,以白区通用纸币2元或银币1.2元收兑苏区纸币1元,还敞开大量食盐平价供应,用珍贵的食盐来回收苏“红军票”。如此有信誉,群众怎么可能不拥护红军不拥护党呢?
所以,虽然“红军票”在遵义仅仅存在了12天,但是群众却还是抢着要。实际上,虽然红军之后撤离了,但不少群众还是不愿意把“红军票”换成银元和国民党的纸钞。因为他们是真的用户红军,认为“红军票”好。所以,当红军2月下旬二渡赤水,再入遵义城时,遵义群众不仅不躲避,还主动前来慰劳。虽然这次红军也只待了两天便北上三渡赤水,但毛泽民和同事们还是趁此机会再次回收了一批“红军票”,之后,当地群众对党和红军就更加信任了。很多群众依然秘密保留了一些“红军票”作为纪念,如今这些“红军票”已经是价值连城的文物了。
刘书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