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 首页
  • 资讯
  • 技术
  • 百科
  • 问答
  • 学习
  • 看看
  • 站长
  • 生活
  • 快讯

首页 > 资讯 > 快讯

知乎“左右手”互搏

时间:2019-05-08 13:22 作者:IT老友记

文 | 韩志鹏

2013年10月,已经35岁的前媒体人黄继新参加了《非诚勿扰》,在个人介绍片,他自称是中国互联网专业性最强的知识社区的联合创始人。后来经网友证实,这家社区正是知乎。

15分钟的播出时长,黄继新没能牵手成功,却带来了“知乎”的百度搜索指数增长。

当时正值知乎宣布开放注册,平台需要用户涌入,黄继新的操作神似当年为推广QQ而伪装成女网友聊天的马化腾。但八年时间过去,知乎早已不再借此“土法”拉拢用户,其平台价值已是一块金字招牌。

2019年4月,在吸引上千人参与的新知青年大会上,周源告诉世人,知乎已经是一家大社区,未来要推动商业、用户、内容的交互与提升,构建特色社区生态。

但对当下的知乎而言,“特色社区生态”谈何容易。

“知乎变味”,这是用户近年来最直观的感受,而这背后,则是知乎不断扩张的必然问题,也是知乎社区治理与商业化“左右手”互搏的呈现结果,更是知乎前进路上逃不开的命题。

左手:“靠谱”社区

2018年10月的一个深夜,马化腾“现身”知乎发问: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

深夜发问一出,网友、大V、媒体纷至沓来,知乎被再次引爆。

时间回到7年前,2012年5月,马化腾在知乎上留下第一个问题:下一个十年,互联网升级的大致方向在哪里?

账号注册8年留下2大问题,“不太活跃”的马化腾也足以点燃知乎。

作为知乎内测时的首批用户,马化腾之后还有李开复、王小川等企业家,Keso、马伯庸等文化名人,郭磊、Maggie等垂直领域专业人士,他们丰富的从业经历足以形成专业见地。

专业人士回答专业问题,知乎大V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从业经验和写作能力,在创作前进行充分准备,创作时加以严密的逻辑复盘,如此这般,大V才称得上专业。

物以稀为贵,专业人才从来都是凤毛麟角,知乎也不例外。

2014年,知乎“数据分析大神”苏莉安调研了351万知乎用户,其中粉丝超千人的用户占比万分之九,粉丝上万的则只有万分之二,而零关注、零提问、零回答的“三零用户”超过200万人,占比59.65%。

数据背后,反映出知乎大V的含金量着实高于其它内容平台,但也同样证明,少量头部用户为近60%的“学习者”生产内容,知乎是一款围绕顶层设计的精英社区。

在这个精英社区中,学习型用户更渴望自我改变。艾媒数据显示,知乎上本科学历的用户占比64.5%,月收入5k以上的用户占比近50%。

因此,这群用户对内容专业度要求更高,他们对专业创作者更为尊重,社区管理意识更为突出,发言的理性程度也高于其它内容平台。

在这样的用户和创作者之上,知乎一度形成健康的“内循环”,大V生产专业内容让用户补齐短板,用户再通过点赞感谢、理性指正等方式给创作者以正向反馈,激励大V不断提高内容专业度。

可见,大V与用户良性互动,早期知乎的金字招牌就是“靠谱”。但“靠谱”的小圈子易实现,“靠谱”的大社区难做到。

知乎作为一款内容产品,用户增长是逃不开的话题,它是连接社区关系和商业变现的重要命脉。同时,知乎在2012年便获得A轮融资,到目前已累计公布7轮融资,资本自然对知乎的增长指标有更高要求。

因此,“束之高阁”的知乎必然要放低身段,招揽更多“顾客”。

2013年3月,知乎开放注册,不到一年其用户数同比增长9倍之多。到2019年1月,知乎注册用户达2.2亿,同比增长约57.14%。

用户数据好看了,知乎“靠谱”招牌挂不住了。给普通用户“开口子”,知乎想要更多学习型用户,但随着产品推广的深入,下沉市场被知乎开拓,涌入其中的用户自然也“鱼龙混杂”。

这种现象背后,是知乎的“二八法则”在起作用。曾经,知乎要围绕20%的创作者打造精英社区,但随着业绩指标、产品变现等压力到来,知乎发现必须撬动80%的用户才有前景。

于是,知乎内容开始“掺水”,娱乐八卦话题不断增加,甚至还绽放出知乎大V童瑶“编故事诈捐”的人性恶之花,“靠谱”社区开始出现负面效应,知乎社区已经“变味”。

“靠谱”社区开始不靠谱,知乎不会坐视不管。

2015年,知乎将首页时间流改版为算法推荐,实现内容分发“千人千面”,知乎会给喜爱八卦的用户一片自留地,通过用户分层来消减负向的社区体验。

同时,知乎单个问题的回答排序也有复杂的算法机制,其不仅依据内容的点赞量,还会根据答主在相关领域的参与度、获赞量等综合指标得来加以排序。

此外,为了维系知乎社区的优良传统,其打造出类似蚂蚁信用分的盐值系统,用户通过生产优质内容、友好交流、评定不良用户等社区建设行为来形成分数,从而获得社区权益及物质回报。

可见,借助技术与制度,知乎要找回当年的精英社区,重拾“靠谱社区”的招牌。

用户增长与社区体验下降的正相关,是每家内容平台逃不开的命题。在这之上,知乎很难放下“精英社区”的身段,增长指标与社区环境的两相博弈在知乎上尤为突出。

这层博弈之下,知乎“靠谱社区”的抉择还有一层变现难题。

右手:商业变现

知乎变味了,大V们感受最为明显。

2017年年中,知乎粉丝过万的恶魔奶爸发了一条朋友圈,号称今日头条已签下300多位知乎大V,而知乎质量会每况愈下。彼时,头条系的悟空问答刚刚起步。

“300大V事件”后,知乎粉丝数过200万、专栏粉丝超过25万的顶级作者张佳玮点评到:知乎能很好的激发火焰,但在保护和留下火焰方面,知乎并不算很好。

所谓“没有保护和留下火焰”,正是大V在知乎的成就感越来越低。

2015年开始不少知乎大V表示“被限流”了。知乎12万粉丝的作者“情何以甚”做过一个实验,他将同一文章发布在微博、公众号和知乎上。一小时后,公众号500阅读27赞,微博10评论25赞,知乎只有2个赞。

知乎官方多次对“限流”说法予以否认,但正如张佳玮所言,知乎鼓励新生用户创作以保持内容社区的活跃性,再加上如前所述的算法推荐机制,大V们自然会感觉被限流。

发出的回答没人看,有人看的回答多是键盘侠,知乎大V难有当年的创作热情,出走是必然结果。

知乎大V开始流失,但有更大的钱景等待他们。

喜欢讲故事的知乎大V兔撕鸡在2015年创办专栏“故事贩卖机”,截至目前有15万粉丝,但随着兔撕鸡的工作重心转移,专栏流量下滑严重,兔撕鸡多次联系知乎运营希望获得平台支持,但沟通并不顺利。

之后,微博问答运营与兔撕鸡沟通,鼓励他向MCN转型。现在,兔撕鸡正筹备建立一家聚合KOL的经纪机构。

像兔撕鸡、纽约老李校长这类大V,他们在知乎建立粉丝群体,业已成名后带着IP效应转投其他平台,进而迈开内容营销与粉丝变现的步伐。

最终,在知乎成名的大V开始在微博、公众号赚钱,收益与知乎无关。

对内容平台而言,创作者借社区田地成为大V,但如果平台未能实现最佳的物质激励方式,大V最终选择出逃,内容生产力有所下降,营销变现力也会相应受损。

当年的微博正是如此,具备粉丝变现能力的网红与品牌直接合作,借微博流量开起“自家买卖”,收益却很难进到微博的腰包,直到近年来微博与MCN机构合作,情况才有所缓解。

当然,这之中也有例外,采取算法机制实现兴趣分发的今日头条则“钱景光明”,坚持去中心化的头条通过内容本身聚合用户,广告主看重的是平台带来的粉丝,而非单个创作者。

微博和今日头条,它们或许代表着内容平台营销能力的两大路径,但这对知乎或许都不适用。

顶着“靠谱社区”的光环,知乎不能大肆签约MCN来做流量倾斜,更不能使平台的广告泛滥,它要有自己的营销路径。

目前,知乎广告以信息流广告和展示广告为主,推广产品包括相亲网站、教育机构等。同时,在知乎日报还有专门的“这就是广告”专栏,通过讲故事与说历史等形式宣传品牌,首支英特尔广告便在两周内收获100万阅读。

知乎社区有鲜明的精英属性,即使做营销变现,知乎也不能简单粗暴,而要通过优质内容进行品牌宣传。据《中国企业家》报道,知乎目前的广告收益占比90%。

具有知乎特色的营销动作多了起来,但“靠谱”恐怕就难以实现。

内容社区要实现营销变现,内容本身的“理中客”会最先受损,这也是平台获取高额收益所付出的必要代价。

一旦知乎走向营销平台,快速放大商业化能力,用户很难找到真实有用的内容,知乎“靠谱社区”的招牌站不住脚,用户自然留不住,平台营销能力也势必下降。

可见,外界认为知乎是家“慢”公司,这背后反映出知乎在“靠谱”社区基因和营销能力放大之间的两相博弈,更是知乎在商业变现和保证社区粘性中寻找平衡点的过程。

诚然,知乎已经通过Live、私家课和读书会等形式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付费体系,但到去年6月600万的付费人次也反映出一个事实,知识付费还难成规模,知乎还得继续探索变现道路。

互搏

用户心中的知乎是什么?

在用户心中,知乎带有知识社区的底色,其发出的声音要足够客观中立理性,用户因为知乎的专业内容更加信赖知乎,也对社区环境有着更严格的要求,这样的知乎社区在用户眼中仿佛是与商业化绝缘的。

曾经,“靠谱”社区是知乎有别于其他互联网平台的闪光点,但如今由此带来的商业博弈也是知乎所苦恼的。

用户增长与社区环境的博弈,商业营销与社区定位的博弈,知乎要做的,正是在用户、社区和商业化寻找动态平衡。

在用户端,产品不断下沉以实现流量增长,借助线上关注、线下盐Club维系用户关系,这是知乎实现商业化的基底所在,但用户增多也自然会影响社区体验。

在社区端,“靠谱”是知乎的核心定位,是其维系用户与创作者的关键所在,但要持续保持“靠谱”就势必要减少内容营销,这就是给知乎这类内容社区开出的一道大难题。

在商业化层面,知乎拥有稳定用户数和优质创作者,尝试内容营销并不困难,但影响的是其社区定位,进而使用户流失,商业化能力也会进入瓶颈。

用户流失是每家内容社区发展时的通病,不过大多数平台通过持续寻找流量洼地、做深用户关系或者猛烧钱投放等形式,都能将用户留在平台乃至实现用户增长。

但这套逻辑在知乎面前行不通。

一旦知乎“靠谱”社区的招牌被打破,这是对企业深层基因的破坏,用户流失问题将很难挽回,但要回归社区定位,知乎便很难在商业化维度高歌猛进,当产品进入生命周期的拐点,变现将愈发艰难。

对整个行业而言,知乎的变现困境是一种通病,内容社区想通过营销大肆扩张商业化能力,用户留存和社区氛围都势必会被削弱,反之亦然。

因此,众多内容平台都在不断实现社区品牌和商业变现的有机统一,但二者关系更像是囚徒困境,一方增长带来另一方下滑,每家平台都在把握社区环境与商业化的动态平衡点,这同样需要行业玩家长时间的财力人力投入。

因此,要在“靠谱”与“赚钱”之间互搏以找到最大公约数,这将是知乎乃至所有内容社区的一次漫长旅程。

相关话题

  • 耳机如爱人,适合的就是最好的——飞利浦SHP9500开箱评测
  • 再不理财你会越来越穷!拍拍贷、积木盒子、极光金融、洋钱罐
  • 平安科技“高频词”解读:人工智能的蜕变与赋能之路究竟在哪?
  • 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奥比中光再登《新闻联播》
  • 电商网站设计必须要重视哪些细节?
  • 富途证券丨Q3营收重现增长,“护城河”还在的苹果能走多远?
  • ChinaJoy开展在即 木瓜移动呈现最新干货资讯
  • 闯奇数据:App Store上年度报告:云音乐、soul等音频产品迎来“审核风暴”
  • 微信好友删除怎么找回? 这个方法悄悄帮你加上好友
  • 喜讯!远特时空喜牛正式成为华为云官方认证渠道商
  • 想要拥有专属家庭影院?这款索尼HT-S350回音壁带回家
  • 三驾马车驱动发展,科大讯飞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 高端商务罗技Zone Wireless及Wireless Plus无线蓝牙耳机震撼发布
  • LEBEN(同医)总架构师朱皞罡教授出席第十四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
  • 满街撞表?Garmin时尚表款进来了解一下
  • 银行理财没落,出借就选人人贷、极光金融、微贷网、和信贷
  • 无线吸尘器哪个牌子好?老牌德企智造全能机型
  • 海陆无界畅享运动 索尼真无线蓝牙耳机WF-SP900
  • 海豚导图褚佳麟:对于青少年思维导图就是这么简单
  • 2019年下半年理财应该怎么选:铜板街、你我贷、银象网、轻易贷

热门推荐

  • 沈腾马丽回应互联网爸妈
  • 周深贵阳演唱会
  •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张存浩逝世
  • 美俄两国防长通电话
  • TKL3比1DYG拿到第二轮首胜
  • 多地禁止一线教师暑假值班
  • 多部门驳斥美签署所谓涉藏法案
  • 裴文宣的爱都藏在行动里
  • 假如我在飞机上遇到明星
  • 官方:北部湾海域有四艘沉船
  • 曾舜晞:我弟是我偶像
  • 王玉雯带照片让张新成签名
  • 亚马尔17岁生日快乐
  • SNH48王奕周诗雨予你巡演成都站
  • 巧了你也穿了白色入境
  • 杰伦布朗官宣女友
  • 布朗尼三分8中0
  • 原来胡歌也不能笑着离开理发店
  • 银河系比想象中更大
  • 樊振东全红婵再同框

IT老友记

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张同林”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关注排行榜

  1. 1沈腾马丽回应互联网爸妈
  2. 2周深贵阳演唱会
  3. 3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张存浩逝世
  4. 4美俄两国防长通电话
  5. 5TKL3比1DYG拿到第二轮首胜
  6. 6多地禁止一线教师暑假值班
  7. 7多部门驳斥美签署所谓涉藏法案
  8. 8裴文宣的爱都藏在行动里
  9. 9假如我在飞机上遇到明星
  10. 10官方:北部湾海域有四艘沉船

编辑精选

Copyright ©2009-2022 KeJiT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备案号:辽ICP备14006349号

网站介绍 商务合作 免责声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