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新科奇晨报2019年04月17日讯,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新科奇的每个家人都有归属的心理需要,只有与周围的人发生人际接触,内心才能感到安全。然而,在沟通中,新科奇的家人也难免会出现“对不上信号”、“不在一个频道上”的情况,也许问题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我们彼此误解的沟通方式。
因为人际沟通是有“漏斗”的。此处小编为新科奇的家人们划重点,心理学家提出,在人际沟通中,一个人通常只能说出心中所想的80%,但对方听到的最多只能是60%,听懂的却只有40%,结果执行时就只有20%了。你的心意很好、设计很完美,但是别人并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对于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沟通的漏斗”。
我们的主观体验,往往来源于我们对他人信息的理解。我们内心对信息进行了主观加工,并对其赋予了一定的解释意义。困扰我们的不是事情本身、不是某一个人,而是自己对当下情景的理解和解释。事情客观存在,关键在于“你怎么看”。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新科奇的家人们,我们如何打破漏斗效应?
新科奇建议一:发散你的思维——设想多种可能性
在新科奇,如果你正在为同事的一句话而感到生气、愤怒,或自卑,那么在关注到自己感受同时,你有准确理解他人的信息、读懂他人的情绪状态吗?
如果对方某个令人费解的表情让我们觉得不舒服,在做任何结论前,请想一想至少两种可能的原因。
比如,你的朋友没有回应你的早安问好。除了“他无视我”这种可能性外,是不是还有其它可能呢?“也许他没注意到我”、“也许他有心事”、“也许他还在想昨晚世界杯的某场比赛”等。
在解读他人行为时,新科奇家人们需要打开自己的观点与视界,给他人多种可能性。这样我们才能够自主掌控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体验,避免将自己的思维逼到唯一的死角里。
新科奇建议二:也许并非你想的那样——必要的询问、澄清
如果你真的不确定对方的意图,不要在自己心里小纠结,你完全可以大方地走近他,询问清楚,澄清事情的原委,避免不必要地猜忌。
一些开放性的提问方式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造成新的误解,如:“我很好奇,刚才我没理解你的意思,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我们要与对方进行较为坦诚、通畅的沟通,从而避免指责与判定。当然,选择澄清的时间点也很重要,“针尖对麦芒”的时刻一般不适宜澄清。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往往“想得多”,总是独自揣测他人的行为,把自己封闭在狭隘的思考空间内。新科奇的家人们,保持一个开放的、接纳的心态,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就可以帮助我们减少人际冲突的自我烦恼。只有读懂他人的信息,才是彼此享受和谐的人际初体验的先决基础。
张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