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招股研究社”——寻产品和服务最具竞争力的行业和公司,先是商业模式,再是产业趋势,其次是优劣比较,最后再看企业估值。1、公司概览1.1基本情况百洋医药是专业的医药产品商业化平台,主营业务是为医药产品生产企业提供营销综合服务,包括提供医药产品
“招股研究社”——寻产品和服务最具竞争力的行业和公司,先是商业模式,再是产业趋势,其次是优劣比较,最后再看企业估值。
1、公司概览
1.1基本情况
百洋医药是专业的医药产品商业化平台,主营业务是为医药产品生产企业提供营销综合服务,包括提供医药产品的品牌运营、批发配送及零售,致力于成为连接医药产品和下游消费者的纽带,为品牌医药生产企业提供产品营销的综合解决方案。
当创新成为行业核心主题,医药外包业趁势而起,正从上游的药物发现、临床、生产环节,向下游营销环节涌去。国内创新药企、跨国药企的商业化正面临重要关口,掌握产业链下游话语权的百洋医药走上前台。
公司设立以来主营业务、主要产品及服务、主要经营模式的演变情况:
1.2主要产品
(1)品牌运营业务
公司可为医药生产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消费者教育、产品学术推广、营销策划、 商务接洽、产品分销、流向跟踪、供应链管理等增值服务, 全面塑造消费者对品牌及产品的认知, 最终将相关医药生产厂商的产品销售给目标人群。
公司目前主要运营品牌及产品包括迪巧系列、泌特系列、哈乐系列、武田系列、迈蓝系列,其他品牌还包括克奥妮斯、艾思诺娜、纽特舒玛、AtriCure、扶正化瘀等。主要品牌具体情况如下:
主要品牌产品的收入情况如下:
(2)批发配送业务公司建立了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信息监控管理流程,做到了集中管控、全程追溯、管理提高、成本优化的同时,确保公司将医药产品安全、快速、准确配送至医院及零售药店。公司医药批发配送业务主要以青岛、北京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市的二级以上医院、社区诊所及药房等,批发配送的产品包括药品、中药饮片、医疗器械、诊断试剂、医用耗材等。
(3)零售业务
在药品产品零售业务方面,公司一方面通过开设能够提供高附加值的临床药品和药事服务的自有药房,打通线下零售渠道;另一方面通过建立 B2C 医药电商网站“百洋商城” 和在天猫、京东等知名第三方电商平台上开设的医药电商旗舰店进行线上零售,为医药产品提供线上销售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购买渠道。
1.3主营收入
2019-2020年,主要业务的收入情况如下:
2019-2020年,主要业务的毛利情况如下:
其中,品牌运营业务分品牌类型收入构成具体如下:
其中,批发配送业务分客户类型收入构成具体如下:
根据招股书显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预计为357,317万元至376,610万元,通过比增长47.16%至55.1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17,443万元至18,428万元,同比增长58.23%至67.17%。
2、行业概述
2.1品牌运营行业概况
医药流通行业,又称医药商业行业,处于医药行业的流通环节。传统的医药流通行业包括医药批发行业和医药零售行业两个子行业。随着医药行业分工细化,单纯的医药批发及零售已经难以充分满足医药产品的流通需求,品牌运营在流通环节的作用愈加明显,品牌运营行业已经成为医药流通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行业概况
医学技术的发展,行业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研发投入的不断增长以及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导致了医药行业的分工不断细化,因此提出了对品牌运营服务的需求。
首先,产品质量与疗效是医药生产企业的生存关键。因此,医药生产企业已初步形成了研发平台、生产加工平台、推广销售平台共生发展的行业格局。
其次,伴随着医药市场的国际化,跨国企业更愿意付出一定成本,把专业的产品推广及销售工作交给专业的公司去完成,而自身专注于药品的研发与生产。
第三,传统医药生产企业的销售团队通常以面向大城市的大医院市场为主。在面向零售渠道时,很多医药生产企业会选择自有销售推广团队和外部销售推广团队相结合的方式。
另一方面,传统的医药批发、零售企业很难完成不同医药产品个性化市场推广及销售的职能。因此,品牌运营商已成为越来越多医药生产厂商进行产品市场推广与销售时的重要选择。
(2)行业特点
品牌运营事关医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需要长期的市场投入及渠道建设,这决定了品牌运营公司必须与生产企业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进而保证双方的利益。
品牌运营业务需要长期的市场投入及渠道建设,利益回收期很长,选择合适的产品与厂商对品牌运营是否可以成功具有关键作用。因此,品牌运营公司在选择合作厂商时,需综合考虑相关生产厂商的综合竞争实力、产品的性能与质量、相关市场的竞争格局等多方面因素。
品牌运营公司为了避免品牌推广成功后丧失运营权的风险,通过需要和医药生产企业进行利益绑定,巩固品牌经营权。
在成熟的医药流通市场(如美国),品牌运营通常以服务费的方式单独收取费用,在我国,大型的品牌运营商通常以买断医药生产厂商产品后销售的方式获取收益,如:品牌运营商以全国总代理的身份负责品牌运营,买断医药产品后自行销售,提供服务的价值以产品买卖差价的方式体现。
医药产品的推广需要建立在药品临床价值和功效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工作之上,销售人员必须将药品研发阶段所掌握的临床信息和药品适用方法准确的传递给医生及患者。同时,我国医药销售市场的终端包括数万家医院及数十万家零售终端。因此,品牌运营行业体现出医药推广能力及供应链服务能力并重的行业特点。
(3)行业规模
我国是药品进口大国,药品进口金额从2011年到2019年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47%。迅速增长的药品进口需求,促进品牌运营行业规模的整体提升。
随着进口药销售需求的增长及国内药品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医药品牌运营行业预计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19年度,医药品牌运营行业的整体市场规模约为472亿元;根据前瞻行业研究院预测,2018年至2022年,我国医药品牌运营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保持25%-30%的增长率。
(4)行业内的主要企业情况
康哲药业控股有限公司
康哲药业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医药推广为核心的医药服务公司,主要从事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及医疗器械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进口药品代理等业务,于2010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目前康哲药业运营的品牌及产品包括:由阿斯利康生产的原研药波依定、由德国 Dr. Falk Pharma GmbH委托生产的优思弗、由丹麦 H.Lundbeck A/S生产的黛力新、由西藏药业生产的新活素等。
中国先锋医药控股有限公司
中国先锋医药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进口医药产品及医疗器械的综合性营销、推广及渠道管理服务供应商,于2013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中国先锋医药运营及推广的主要医药品牌包括:黛芬、希弗全以及匹多莫德的原研产品普利莫等。
兴科蓉医药控股有限公司
兴科蓉医药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医药营销、推广及渠道管理服务供货商,于2016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兴科蓉医药的主要业务是为进口药品提供综合营销管理服务,目前运营及推广的主要医药品牌包括:奥克特珐玛人血蛋白注射液、安可欣、麦道必等产品。
亿腾医药(中国)有限公司
亿腾医药(中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医药生产与运营服务的综合医药企业。目前亿腾医药已运营13款进口品牌药,覆盖抗感染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心血管疾病治疗、血液疾病治疗、抗肿瘤治疗、医学营养等多个领域。亿腾医药运营产品包括希刻劳、稳可信、辅舒酮、罗可曼、泰立沙、安平等产品。
2.2医药批发行业概况
(1)行业规模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8年末,全国共有规模以上药品批发企业9,053家,2013年-2018 年,药品批发企业家数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83%;2018年度,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26,108.70亿元, 2013 年-2018 年药品批发企业营业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10%。
(2)行业竞争格局
全国性医药商业集团
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18年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排名情况如下所示:
区域性批发配送企业受运输半径的限制以及医药企业授权代理制度的影响,国内医药批发市场形成了以地区市场分割经营为主的市场格局,区域内竞争企业包括大型医药商业集团的地区子公司及区域性批发配送企业。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18年全国50名配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同期全国市场总规模的67%,集中度相较2017年小幅提升。
(3)行业发展趋势
2016年4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提出将在指定的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全省范围内推行从生产到流通和从流通到医疗机构各开一次发票的两票制,压缩流通渠道层级,减少中间环节层层加价,使药价更加可负担。伴随着政府鼓励与监管政策同时推进,未来医药批发行业的发展趋势将体现在中间流通环节减少、渠道扁平化、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等方面。规模较大且拥有终端覆盖能力的医药商业公司将会更具有竞争优势。
2.3医药零售行业概况
(1)行业规模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年末,全国有药品零售连锁企业5,671家,下辖门店255,467家,零售单体药店233,596家,零售药店门店总数489,063家。2013年-2018年,零售药店门店总数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8%; 2018年度,药品零售市场规模4,317亿元,2013年-2018年药品零售市场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61%。
(2)行业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药品终端销售主要来自医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异。随着医改的推进,药品价格加成取消,医药分开、处方药外流的趋势将越发明显。未来,零售药店将逐步承接医院门诊药房,成为药品销售的主要终端。
伴随着我国医药改革的不断深入,医药零售行业的市场状况及竞争格局必然会随之调整,药品终端销售由医院门诊药房向零售药店转变将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
2.4公司的市场地位
百洋医药自成立以来非常重视渠道管理体系建设,已建立起一套从总部到分支机构系统的渠道管理体系。目前已经形成一张具有300余家经销商的全国性医药商业网络,直接及间接覆盖了超过12,000家医院及30余万家药店。
品牌运营业务
在品牌运营业务规模方面,公司和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对比情况如下:
批发配送业务
根据商务部统计,2017年,公司在全国医药商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位中排名第46位,在山东省内名列4位;2018年,公司在全国医药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位中排名第39位,在山东省内名列第2位。
3、注
同为医药CXO平台,药明康德为研发赋能,百洋医药为商业化赋能,创新药产业链最后一个环节,CSO龙头百洋医药,或将成为医药商业化领域的药明康德。
依靠强大的零售渠道、院内布局和BD能力,第三方商业化平台有无限成长性,可横向拓展新业务线,并快速兑现。百洋医药作为代表性企业,已覆盖药品、功效型化妆品、大健康产品,及器械板块。
去年第三批集采时,外资药企开始集体大撤退。今年第四批集采,部分外企报价更是远高于限价,跨国药企转而加码零售渠道和新药、新适应症商业化。
今年是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的商业化元年,中小创新药企不具备商业化优势,自建团队成本过高,外包给第三方平台同样是最有效率的选择。
商业化平台公司不同于商业公司,运营品牌的附加值远大于医药批发。如果每一家创新药企都为一两个产品去组建动辄上千人的营销团队,成本难以负担。商业化平台相当于“品牌高速公路”,突破损益平衡点,上来的品牌越多,成本越低,“路”上的运营效率也相应提高。
商业化平台具有快速横向生长的能力,百洋医药于2020年开始打造萌驼慧选品牌,对标“松本清”,以店中店的形式支持连锁药房在功效型化妆品领域实现突破。此外,母公司百洋医药集团旗下还拥有缓控释制剂药厂、现代中药企业、药物伴随诊断平台及处方共享平台,与商业化平台形成了生态化协同。
百洋医药2020年公司净利润2.73亿,预计2021年增长50%-60%(20年疫情影响利润增长较低),取较低值50%计算,净利润达到4.09亿,当前市值189.09亿,当前估值46.23PE。
受益于行业的高景气度,未来三年以25%的复合增长率计算,对应2022-2025年的净利润分别为5.11、6.39和7.99亿,以当前市值计算,对应估值分别为37、29.6、23.68PE。
CXO的集体高光时刻,第三方商业化平台理应不会缺席。
李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