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1931年春,天津,一处灵堂内,正在举办丧事,由青帮组织包揽。一幅幅挽联挽诗,堆积到无法安置,前来吊丧的,超过了四千人。之后,此人的出殡仪式,更是浩浩荡荡。送葬人群中,可以发现政府要员、文化名人,能瞧见和尚、道姑、喇嘛,还有帮会兄弟、三教九
1931年春,天津,一处灵堂内,正在举办丧事,由青帮组织包揽。一幅幅挽联挽诗,堆积到无法安置,前来吊丧的,超过了四千人。
之后,此人的出殡仪式,更是浩浩荡荡。送葬人群中,可以发现政府要员、文化名人,能瞧见和尚、道姑、喇嘛,还有帮会兄弟、三教九流等等。
其中一组送葬队伍,格外引人注目。她们是1000多名青楼女子,主要来自京津两地,个个头上束着一缕白绳,胸前佩戴逝者形象的徽章。
现场哭泣声四起,送葬者都自愿为其守灵。而埋于黄土之下的人,正是袁世凯家的二公子,袁克文。
图 | 袁克文
01 袁家二公子
体面下葬的袁克文,出生时却颇多波折。袁世凯是个风流的父亲,仅妻妾就迎娶了10人,其结果是生下来17个儿子、15个女儿。
袁克文的生母金月仙,是朝鲜国汉城人,千里迢迢来到了袁家,只得一个三姨太的身份,郁闷心情可想而知。更悲催的是,1890年,儿子袁克文出生之后,马上就被袁世凯过继给了沈玉兰。
当时,这位沈大姨太最得宠,经常以袁太太的身份出现,可惜一场大病后,失去了生育能力。如今白嫖来一个儿子,自然十分溺爱,甚至到了毫无原则的地步。金月仙就惨了,沈玉兰待她极其恶劣,经常针锋相对,又打又骂,没过多久,金月仙便一病不起,含恨离世。
所有这一切,袁克文看在眼里,却无力改变什么。原生家庭环境,给他的童年蒙上了一层阴影,也在他与父亲之间,隔起来一道心门。
袁克文似乎遗传了生母的性格,渐渐显露出桀骜不驯来。他并不好好念书,却有“过目不忘”的技能。文艺天赋极高,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并立志“做一名士”。再加上是一枚帅哥,因此得到了父亲的偏爱。
袁世凯想培养袁克文从政,于是带他去见各种大人物。让父亲失望的是,袁克文对政治完全不感兴趣,只热衷于填词作诗,与人唱和。
没有大志向,袁克文便开始败起家来了,吃喝嫖赌抽鸦片,常常流连于风月场所,整宿不回家。他尤其喜欢结交女性朋友,并为她们写诗作赋,俨然一位妇女之友。
有一次,袁克文被一个女人盯上了,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慈禧。那天,本是父亲袁世凯带他去觐见太后的,慈禧一看到袁克文,便格外喜欢,当场表示要赐婚,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他。
袁世凯听后,浑身一哆嗦,立马跪地,硬着头皮解释说:克文早有婚约了。慈禧一惊,信以为真,只好作罢。
其实,袁世凯早有耳闻,凡是被慈禧赐婚的人,都没有好下场。何况对方嫁进来,就等于慈禧安排的监视人员,精明的袁世凯怎可能上当。
可是,在老佛爷面前撒谎,是要杀头的。于是袁世凯一回去,便火速安排起儿子的婚事,就这样,刘梅真被娶进了门,成为袁克文的第一个妻子。
刘梅真出生于名门大户,祖父刘瑞芬是外交官,父亲刘尚文是大盐商。刘梅真本人,则是典型的才女,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拿手。因此这门婚事,称得上门当户对。
幸福太短暂,只在新婚时,与妻子的吟诗唱和,仅仅维持了不到一年。不改风流本色的袁克文,又开始在外逍遥快活了。为此,刘梅真总是与他吵架,每当这个时候,袁克文只是笑笑混过去。一旦闹到僵持地步,他会直接住进旅馆,或者躲进“老妈堂”里玩消失。
02 懦弱与反叛
1905年,袁克文被父亲安排到江宁办事,15岁的他,并没有停止追求美女的脚步。在这片充满新鲜感的土地上,袁克文很快与当地官员熟络起来。有一次,一位官员为他介绍了一个人,名叫叶蓁,时年13岁,是大户人家小姐,土生土长的江南美女。
第一次见到叶蓁,少年袁克文的心就怦怦直跳,而叶蓁也对这位翩翩公子颇有好感。很快,两人坠入爱河,并且私定了终身。
等到差事处理完毕,袁克文要回去了。依依不舍分别之际,叶蓁拿出自己的照片,塞进了对方的手里。袁克文则向天发誓,交完差一定回来迎娶她。
后来,袁世凯无意中看到了叶蓁的照片,问儿子这是何人?袁克文一时怂了,生怕自己的风流事被发现,赶忙圆谎道:“这是我为父亲物色的江宁本地美人,您看是否满意呢?”
只见袁世凯面露微笑,点了点头,并没有继续追问下去。袁克文庆幸事情就这样糊弄过去了,谁知没过多久,袁世凯便命令手下赶往江宁,找到了叶家提亲。叶蓁以为是袁公子派来的人,欣喜若狂答应下来。于是,袁克文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发生了。
新婚之夜,被掀开了盖头的叶蓁,让眼前的场景吓住了,那是一张满脸褶皱的脸。这哪里是袁克文,分明是个糟老头子。叶蓁这才明白,上门提亲的是袁世凯。而另一边,袁克文后悔不已,可惜为时已晚。
阴差阳错之间,叶蓁成为了袁克文的六姨母。
在处理叶蓁的问题时,袁克文显示出了自己的懦弱。但是另一方面,他又很叛逆,比如在袁世凯称帝这件事情上,他是子女中唯一持反对意见的人。
接受了当时新思想的袁克文,自然无法认同父亲的做法。他完全不参与所谓的称帝筹备工作,因此与拥帝派的大哥袁克定,产生了很深的矛盾。
那时袁世凯为各位“皇子”、“公主”准备了英式皇家礼服,其他人都乐不可支,争着穿戴打卡留影。唯有袁克文不屑一顾,拒绝前去试穿。他甚至制作了一枚印章,上刻“皇二子”用来自嘲。
更让袁世凯吃惊的是,袁克定告密说,袁克文发表了一首诗《感遇》,公开反对封建帝制。
诗是这样写的:“乍着微绵强自胜,阴晴向晓未分明。南回寒雁掩孤月,西去骄风黯九成。隙驹留身争一瞬,蛰声催梦欲三更。绝令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字里行间充满了劝告的意味。特别是最后两句,奉劝父亲不要走极端,直接给这首诗贴上了 “反诗”标签。
《感遇》在社会各界广泛流传,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各大报纸纷纷在显著位置,报道说:“袁世凯的儿子,都反对他称皇帝了。”新闻很快传到袁世凯耳朵里,他更加怒火中烧了。原本以为的老实孩子,现在居然成为了逆子,老袁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命人将儿子抓回来,囚禁在了北海面壁思过,并且禁止他与友人们来往。
03 从宅男到青帮人物
一下子沦为宅男,总得找些事情消磨时光。袁克文索性和爱妾小桃红一起,开始研究收藏、书画。
他最喜欢收藏宋版书,有200部之多,大半是孤本,结果导致宋版书价格飞涨。到后来,袁克文将自己的藏书楼,改名为“百百宋楼藏”。
也是在这段时间里,袁克文的书法进步神速。真草篆隶,样样精妙,后来自成一家,尤以楷书和行书著名。关于袁克文写字,还有一个段子,说他可以不用书桌,直接将宣纸悬于半空,然后挥毫泼墨,并且保证纸张不破。
即使这样不问世事,大哥袁克定依然将他视作“皇位继承”的最大威胁。袁克定甚至放话说:“要是袁克文被立为太子,我立刻就杀掉他!”
袁世凯一听这话,顿感大事不妙,找来袁克文提议道:“要不,你出去散散心?”聪明的袁克文马上明白了,父亲这是在暗示自己有危险。他第一时间赶往车站,途径天津,到达了上海。
虽然远离京城,但上海并不是安全之地,袁克定真想除掉他,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除非袁克文能在这里找到坚固的靠山。思前想后,袁克文决定加入上海青帮。
民国年间,时局动荡,青帮这种社会组织十分普遍。在友人的引荐之下,袁克文拜访了黄金荣,送上了袁世凯出任大总统的纪念金币,整整十枚。这些金币是在英国定制的,数量稀少,极其珍贵,可谓诚意满满。
接着,袁克文见到了“兴武六”老大张善亭,并拜对方为师。其实此前,张善亭已经宣布不再收徒了,为了袁克文,居然破了一次例。
当时,青帮制定了所谓的家谱,按照“清净道德,文成佛法,能仁智慧,本来自性,圆明行理,大通悟觉”来排辈。从辈分上来说,张善亭是“理”字辈,张啸林是“通”字辈,杜月笙是“悟”字辈,黄金荣甚至排不上号。而袁克文因为“二皇子”的特殊身份,被划进了“大”字辈,比很多人的辈分都高。
04 氪金玩家
有了爷爷辈的身份地位,袁克文开始广泛收徒、自立门派了。可是他的书生气息,在江湖味极重的青帮里,怎么也掩盖不住。除了帮内日常事务,他更像是一个文艺青年。
他常常一掷千金,收藏古玩字画、印玺砚台,转眼没几天玩腻了,随心所欲就送给了别人。他喜欢收藏钱币,种类涵盖世界各国,包括一些不出名的小国家。还有各国的邮票,袁克文也攒齐了,在当时算得上集邮第一人。
当然,袁克文不是普通的收藏家,而是收藏专家,他乐于研究,便写出了《古逸币志》、《钱简》、《说邮》、《雀谱》等著作。连他收的门徒,也主要是文艺青年,来自文学、新闻、戏曲等领域。
说到戏曲,袁克文本人就爱唱京剧、昆曲,最拿手的节目是《长生殿》和《游园惊梦》,平时结交的也是名家名角。
梅兰芳就是他的好友,两人曾经同台演出过。还有一次袁克文过生日,十多位戏曲艺术家,共同为他制作了一把折扇。在那精美的扇页上,既有书法,又有绘画,特别是杨小楼所提的那句“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作人要存一点素心”,显得格外亮眼。
父辈那边,则是另一番景象。得知袁克文和青帮混在一起,袁家深感丢脸,老师方地山又气又恼,连父亲的老部下徐世昌,都喊着要拿拐杖打断袁克文的腿。
1916年3月22日,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在一片反对声中被迫下台。不久之后,便突发尿毒症一命呜呼。关于父亲袁世凯的墓地选址,袁克文又与袁克定产生了分歧,兄弟就此反目。无奈之下,袁克文只得离开京城,继续浪迹天涯。
袁世凯去世后,各个子女都获得了遗产。分到十几万现金,外加金条、股票、房产的袁克文,继续在上海过着享乐生活。他还为自己开了昆曲专场,每场花费高达三千大洋。
有一次袁克文与朋友在新民大戏院合演《游园惊梦》,惊动了大哥袁克定。袁克定认为这种戏子行为有辱家风,便要求当地警察局上戏院抓人。在现场,袁克文很淡定地表示,明天还有一场演出,希望有个完美收尾。结果,这件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可惜好景不长,有官员盯上了袁克文收藏的古玉,那人正是张宗昌的秘书长吴桐渊,他想将袁克文的玉石全部占为己有。
正巧张宗昌拨了2万大洋给袁克文,让他帮忙办报纸。吴桐渊立即将钱款扣下,告诉袁克文,每给他一块玉石,便能换得一部分拨款。急需用钱的袁克文,所有好玉被一次次换掉了。
还有黄金荣和杜月笙,他们也看上了袁克文的银票。于是共同设局,邀请袁克文打麻将。几天下来,在赌场上放飞自我的袁克文,败光了身上的所有钱财。最后就连他回京城的路费,还是黄金荣友情赞助的。
不想降低生活质量的袁克文,开始抵押藏书了。包括他的宋刻本《鱼玄机集》,很快就以3000银元的价格,流入了藏书圈。另一本《落水兰亭帖》,也几经辗转,最后落到了于右任手中。
短短三五年时间,袁世凯留下来的遗产,被败家儿子挥霍一空。公子袁克文,彻底沦为贫民袁克文。
05 体面结局
为了生计,袁克文跑去给报社撰稿,不仅挣到了不错的稿费,甚至成为了《晶报》的特约作者。
他也利用自己的书法特长,卖字赚钱,引来不少粉丝求字。遇到行情不好的时候,则会采取半价销售。各种小报,也纷纷邀请袁克文题字。
有一次,袁克文为《民国艳史》提了书名,等到样刊寄到他手中时,袁克文大惊失色,因为那满本书的内容,都是在骂他的父亲袁世凯。从此,袁克文不敢轻易给书题字了。
其实以袁克文的身份,是有另外出路的。当时张作霖、张宗昌都想收拢他,抛出高级顾问的职位,每月薪水也相当丰厚,具体事务则基本没有。对方的目的,袁克文再明白不过,那只是想借用他的名气而已。所以他的回复十分坚决,“二爷不是伺候人的”,一句话,尽显清高。
面对天灾人祸,袁克文露出了温情的一面。1922年,广东潮汕地区遭遇台风水灾,导致十几万人遇难。袁克文从报纸上得知消息,立即将自己一副珍贵古字帖、一把象牙折扇拿出来义卖。之后还嫌不够,又邀请好友梅兰芳等艺术家,举办义演。所有筹集来的款项,悉数捐给了灾区。
后来,袁克文在天津定居,成为了天津青帮帮主,据说所收门徒有100多人。袁克文曾经写过一篇公告《门人题名》,刊登在《晶报》上。文中指名道姓16人,是他公开承认的门徒。
逍遥自在之间,无心争斗的袁克文,在1931年正月,突然感染上猩红热,高烧不退。最终于3月22日,在天津病逝,时年42岁。
由于袁克文生前花钱如流水,在他去世后,家人仅在他桌上的笔筒里,发现了20块钱遗产,连葬礼都办不起。所幸袁公子广交天下朋友,门徒和粉丝众多,自发组织的送葬队伍,比袁世凯当年还长。这风光轰动一时,为穷困潦倒的二爷挣足了面子。
于右任的一副挽联,这样描述袁克文:“风流同子建,物化拟庄周。”而老师方地山,为袁克文写下了碑文:“才华横溢军薄命,一世英名是鬼雄。”
袁克文这一生,可谓潇洒风流,他留下了四子三女,皆受到了优等教育。其中一子袁家骝,后来与妻子吴健雄一起,跻身世界知名物理学家行列。连周恩来都感叹:“你们袁家人,一代比一代进步!”
虽然袁二爷已去,他的真性情依旧让人津津乐道,无论后世如何评判,这一段快意人生故事,终是难以复制的。
文 | 筱弓
何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