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这家官府菜位于望京中航产融大厦这次俏吃的399的单人午宴不喜长文的简单看看前几行就可以了俏的推荐:迷你佛跳墙清炖竹荪汤花雕酒冬菜蒸舟山小黄鱼酸奶迷你佛跳墙做为主打,确实值得一吃图片颜色我修过,实际汤底是正常的鲍汁色据说他家的佛跳墙是谭家菜的
这家官府菜位于望京中航产融大厦
这次俏吃的399的单人午宴
不喜长文的简单看看前几行就可以了
俏的推荐:
迷你佛跳墙
清炖竹荪汤
花雕酒冬菜蒸舟山小黄鱼
酸奶
迷你佛跳墙
做为主打,确实值得一吃
图片颜色我修过,实际汤底是正常的鲍汁色
据说他家的佛跳墙是谭家菜的做法
食材发得都不错,火候也相当到位,特别入味,鲍鱼有嚼劲,海参弹牙,鱼翅柔韧Q弹,浓厚鲜醇的汤汁滋味浸透其中。十分入味。
吃这菜的请务必答应我,就算后面还有很多菜,也要用佛跳墙的汤汁来拌上白饭吃
每一口都将给予舌尖味蕾十足的满足感。
菜位顺序其实可以后置一些,不然前面太过精彩,会显得后面食之无味。
清炖竹荪汤
并不复杂的搭配,简单的烹饪技法
保留了食材的原汁原味,清香且温润,
卖相也很清雅,
作为开餐的暖胃汤品还是非常合适的
花雕酒冬菜蒸舟山小黄鱼
这道菜也是相当推荐,
花雕酒和腌制的冬菜起到了去腥提鲜提味的作用。
小黄鱼一条也不算小,
肉质可说是相当的鲜嫩
我一个不怎么爱吃鱼的人,
在不知不觉间吃掉了整条。
可见味道确实不错。
水果+酸奶
做为了一餐的END
酸奶是餐厅自己发酵的,并不是太酸,
香滑细腻还消食
还配了市售便携的袋装椴树蜂蜜
吃起来干净且放心
京味美点映双辉
点心味道是可以的。能吃出没什么添加剂
不过做为最前面的开餐小点,由其是在7月这么热的天气,那怕甜度很低,也依旧会有些腻。起不到任何开胃的作用,放在餐后和酸奶水果一起做END反而因该不错。
珍珠翡翠大虾排
需要改进。菜序和味道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甚至取消这道换别的,我觉得也未尝不可。
摆盘极其低端.还配了普通餐厅都不用的染色樱桃,还有酱汁的卖相和口感也是。我只能用平庸和流水线品质来形容
这道菜整体一度让我以为自己来的是老式国营快餐店。写评价前看了菜品展示中,原本是配有虾头的。不是说虾头有多重要
但做为一家官府菜,走商务宴请调调的。没虾头看上去就是很快餐。
炸虾排外皮不厚,酥脆,但可能就是为了要保持这一点,所以油真的有点大。没有做很好的吸油处理。而且放在口味浓郁咸香的佛跳墙后面,还配的酸甜口的泰式风格蘸酱。虾肉的鲜完全体现不出来。
中不中,洋不洋的的口感。实在是感觉很油腻,突冗且鸡肋的一道菜。
罐闷雪花牛腩
牛肉汤汁中的微甜其实可以吃出完全是来自于胡萝卜番茄马蹄等一众时蔬的清甜。
牛腩肉充分吸收了汤汁的味道。口感谈不上软烂,我吃的那块可以甚至说有一丝丝的难嚼!或许是过瘦的原因。
依旧在口感上没有半点惊喜。被安排在虾排后面。也直接让这道菜失色了不少。试想刚吃完油腻泰式酸甜口,马上又是一道咸味极轻,整体偏甜的肉菜。
实在让人很难体会到菜品的各中美好。
时令鲜时蔬
皮蛋上汤时蔬,我感觉可以叫这名。
在炖牛腩之后,蒸黄鱼之前。
再鉴于前两道菜的口感。
这汤菜清淡的口味起码算是个很好的分割线,
也算为小黄鱼的出场做了一个比较适宜的铺垫。
可退一步讲,整体看,这道又不该是汤菜,因为汤汤水水的有点太多了。
海南后安粉汤
这个其实也不错,作为蒸小黄鱼之后最后一道主食登场。在口感上很好的衔接了黄鱼偏清鲜的味蕾感受。汤头熬得很好,清亮却很有滋味,还能吃出微微的胡椒辛香。米粉滑爽筋道,再配上海南特产黄灯笼椒酱,哪怕吃饱了也还是让人放不下筷子。
很庆幸当天没有京味炸酱面或者打卤面。
说实话,炸酱面和打卤面与前一道的小黄鱼实在不是一个路数。
位餐的形式其实还是可以的。
但不知道啊。
贵餐厅能不能够听进去意见
整体套餐内容口感搭配真的有些问题
菜品次序也没有很好的考虑食客味蕾接受和舒适度的递进次序
当然。我这么说可能会觉得我比较装
但即然想做的是中高端中式餐饮
还是可以多下下功夫的。
我可以简单举几个个例子,您们参考一下。
1.珍珠翡翠大虾排和罐闷雪花牛腩,做为两道偏甜口的菜。被交叉重叠在一起,在吃完了浓郁醇香咸口的佛跳墙(还配了米饭)之后吃这两道,只感受到满嘴的油腻和食之无味的尴尬。就像看电影,原本是个精彩的开头,让人兴致勃勃,中间却突然急转之下,极其平淡甚至可以说是变得拖沓无趣的想要睡觉。
2.小黄鱼这种体现鲜美和不占肚子的菜,完全可以考虑放在前面
3.前面是不是可以加两道清爽开胃的小前菜,至少应该根据季节调整上点心的次序。
服务
非常好,我去得比较晚。然后过了中午两点,服务员留了一位,一直温柔地等我吃完。中间上菜,换谷碟都很及时且到位。
这一点还是相当满意的。走的时候主动提供停车卷并送到电梯。
位置:
跟着导航就能到,大厦有地下停车场,但不一定百分百有车位。停在地下停车场,餐厅会提供停车券。大厦对着便利店那边也有一小块地可以停。吃个饭什么的没什么问题
张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