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心脏是推动全身血液流转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通过心脏有节律性收缩与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按照一定的方向不停地循环流动,称为血液循环。一、心脏瓣膜:心脏内的构造划分为四个腔室,左、右的心房跟心室,我们的静脉里的乏氧血会回到右心房进
心脏是推动全身血液流转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通过心脏有节律性收缩与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按照一定的方向不停地循环流动,称为血液循环。
一、心脏瓣膜:
心脏内的构造划分为四个腔室,左、右的心房跟心室,我们的静脉里的乏氧血会回到右心房进入右心室,右心室经过肺动脉被送入肺,乏氧血在肺里释放二氧化碳、吸收氧分子变成含氧血,含氧血液循肺静脉被送回左心房进入左心室,再从左心室输往主动脉而送往全身,以上种种经过,有一个重点,就是让血液都是往一定的方向流动,而控制着这个固定方向流动的最大功臣就是“心脏瓣膜”了!
四种心脏瓣膜
瓣膜疾病
瓣膜帮助血液朝单一方向流动,当瓣膜狭窄,则会影响血液由另一个腔室留到另一个腔室的量;当瓣膜闭锁不全时,会使血液逆流回到上一个腔室。
以门来当举例的话
瓣膜病变可能单一发生,或是同时发生,又以二尖瓣最常见。不管哪个瓣膜发生逆流或是狭窄,都会增加工作负担,久而久之,心脏疲惫不堪,最终可能导致心脏衰竭而死亡。
二、致病因子及临床症状
心脏瓣膜病是指心脏各个瓣膜因风湿热、黏液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感染或创伤等原因发生病变,影响血流的正常流动,从而造成心脏功能异常,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的疾病。
致病因子
瓣膜关好的要有以下条件:
从以上条件,可以归纳出瓣膜性心脏病有两种类型:
瓣膜性心脏病会因为不同部位的瓣膜问题而有不同症状,主要可分为瓣膜狭窄与闭锁不全两种症状差异。
三、如何治疗心脏瓣膜病?
我国瓣膜病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为主,占心脏外科手术的30%左右,每年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约20万例。当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等症状时,应使用心脏超声及CT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争取尽早手术治疗,常常采用人工瓣膜置换或瓣膜成形进行根治。
1、手术治疗方式
而大部分的瓣膜性心脏病,如果属于轻中度,没有特别症状(像是心脏没有扩大、心脏收缩功能尚可,不影响日常生活,可以不需治疗,病患仅需定期回门诊追踪,进行心脏彩超检查。
如果是重度,可先采药物治疗,如药物无法控制症状、心脏扩大、心脏收缩功能下降、肺动脉压升高,合并心律不齐的情形,则需考虑手术治疗。
以能保留原来的瓣膜为最佳手术方法,若瓣膜受损严重无法修补,需考虑换置人工瓣膜,人工瓣膜置换术,是指合成材料制成的人工机械瓣膜替换的手术,其具有血栓发生率低、血流动力学特性良好等特点,是当前临床用于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有效方法。
现最常用为机械性瓣膜及生物性瓣膜(如:猪心瓣、牛心包瓣),前者耐用度高。
但术后有并发血栓的可能性,需终生服用抗凝血剂避免血栓发生; 后者耐用度有限,易有退化性改变,而引发瓣膜钙化、僵硬、破裂、衰败、功能丧失等,恐需开第二次刀,只需短期服用抗凝血剂,适合用在年纪较大的病人,或不适合长期服用抗凝血剂的病患。
2、人工瓣膜置换术注意事项
对重症心脏瓣膜病开展人工瓣膜置换术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①适当补充电解质、注意提高 预充液胶体渗透压;
②充分了解尿量、灌注流量、灌注压之间的关系;
③心脏恢复再灌注后,尽早使用硝酸甘油,以改善冠状动脉血供,增加心肌灌注,避免术后发生早期室性心律失常。
四、术后风险
瓣膜置换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部分患者术后极易发生各种感染, 如呼吸道感染、切口感染等, 从而对其术后恢复产生不利影响。
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感染的部位包括肺部、心内膜、肠道、泌尿系统、切口及纵膈等,原因举例包括:
1、心脏瓣膜病变引起患者肺淤血、肺毛细血管纡曲扩张,经口气管插管后,半开放状态下口腔自净能力下降,导致口咽细菌过多增加,经有创手术进入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呼吸机连接管易污染 致病原菌侵入肺部并定植感染;长期插管患者气道黏膜易损伤,再加上异物刺激引起分泌物增多,可诱发感染。
2、糖尿病患者易感染的机制有两种
①代谢紊乱:高血糖直接或间接引起酮症酸中毒时影响粒细胞的趋化、 游走与吞噬功能;高血糖环境利于病菌的生长与繁殖,同时也可直接抑制抗体、干扰素和补体形成,降低免疫力。
②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组织供血、供氧减少,影响组织的抗感染能力。对于伴有肥胖的患者,特别是在择期手术中,可以帮助患者优化体重管理,从而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
而对于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好围手术期血糖,防止术中及术后血糖剧烈波动而增加感染风险。
五、后天预防心脏瓣膜疾病,做好这5点:
您还有哪些健康养生方面的问题,头条关注南方健康,三甲医院医生顾问持续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
#我的养生日记##清风计划# #健康早班车#
金阳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