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来自远古的木屐声▓王世清近年来,陆续在南京工地及古玩市场淘到木屐,年代分别为汉代、六朝。木屐,简称屐,是一种两齿木底鞋,走起来路来吱吱作响,适合在南方雨天、泥上行走。木屐是由中国人发明的,是隋唐以前,特别是汉朝时期的常见服饰,在中国,是汉服
来自远古的木屐声
▓ 王世清
近年来,陆续在南京工地及古玩市场淘到木屐,年代分别为汉代、六朝。
木屐,简称屐,是一种两齿木底鞋,走起来路来吱吱作响,适合在南方雨天、泥上行走。木屐是由中国人发明的,是隋唐以前,特别是汉朝时期的常见服饰,在中国,是汉服足衣的一种,是最古老的足衣。其名来自中古音“屐屉”,常称作木屐,使用于室外。后传入日本,在日本流行至今。若鞋面为帛制成,则称为帛屐。牛皮制作则称作牛皮屐。木制底下是四个铁钉,耐磨、防滑。
木屐何以不朽?是因为当时发现木屐的位置,是在地下的淤泥之中。后代的地层,紧紧地覆压在上方,使木屐表面每一处都与淤泥紧紧接触,处于一个真空的环境。与空气完全隔绝,没有氧化就避免了腐烂。
说到“木屐”,老南京还会联想到位于城南的一条“木屐巷”,木屐巷东与仓巷相连,西接莫愁路,长约百余米。这个地名起源于600年前的明初时,城内街巷规划为不同的手工业作坊区,木屐巷两侧自然是以木屐作坊为主。
据文献记载,中国人穿木屐的历史至少有三千多年。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宁波慈湖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现两件残存的木屐,均为左脚所穿,屐木扁略呈足形,前宽后窄。其中一件木扁身平整,上有五个小孔,头部一孔;中间和后跟处各有二孔,两孔间挖有凹槽,槽宽和孔径相同,推测其用途是在绳子穿过小孔后将其嵌入槽内,以使表面平整。出土时绳带已腐,也不见屐齿。另一件为圆头方跟,开有六孔,后跟处二孔间也挖有凹槽。据研究,这两件木屐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属良渚文化遗物。
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