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面膜这种日常护肤产品依然具有很大的创新空间。结合了纳米和生物学技术开发的新型面膜基质并不只是基质那么简单,它被生物降解后可产生皮肤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这种新的技术应用无疑将催生更大范围的产品创新。此类新型面膜主要是使用天然、可生物降解、环保
面膜这种日常护肤产品依然具有很大的创新空间。结合了纳米和生物学技术开发的新型面膜基质并不只是基质那么简单,它被生物降解后可产生皮肤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这种新的技术应用无疑将催生更大范围的产品创新。
此类新型面膜主要是使用天然、可生物降解、环保和亲肤的聚合物制成,这一材料的发明为优化皮肤修复过程打开了新的视界,并通过缓慢释放活性成分对皮肤微生物组及表皮细胞的更新进行调节,从而促进肌肤再生。
用于制造此类新型敷料的天然纤维能够缓和皮肤炎症症状,亦可作为表皮脂质合成及细胞外基质(ECM)有机构成的调节器。在此类纤维中,从被丢弃的甲壳类动物外壳中提取出来的甲壳素纳米微纤维丝(CNs)是通过低耗水量及低能耗工业的过程生产而成,在皮肤再上皮化与再生过程中使用,有助于加速伤口愈合速度及延缓皮肤过早老化。
事实上,CN纤维能够使皮肤屏障功能恢复正常,调节细胞因子级联反应、皮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CN纤维可被壳三糖苷酶分解代谢,产生葡萄糖胺及乙酰葡萄糖胺。此类糖苷衍生分子是构成葡萄糖胺聚糖和蛋白聚糖的主要成分。因此,具有与ECM相同成分结构的CN纤维可用于制造无纺布面料,此种面料能够增强细胞粘附力及促进皮肤细胞生长。另外,由于CN纤维具有正电性特征,可与带负电性质的木质素结合,从而获得共聚纳米粒子,该纳米粒子可包埋多种不同活性成分,有益于保护皮肤和促进皮肤再生。在护肤乳液或无纺布面料中加入此种特定纳米粒子即可具备美白功效与抗光伤害保护作用。
此外,该种纤维与其它纳米纤维材料交织后可以生成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纤维支架,该支架可增强材料的拉伸强度、弹性系数、保水能力、多孔性及柔韧性,进而促进种子细胞的生物学效应。而且,通过采用特制而成的共混聚合物并经过特殊处理,可激活皮肤的再生过程。因此,控制生产过程制成具有可预测结构的CN纤维生物材料,其降解速率可以调整以适用于皮肤老化护理或伤口愈合。
市场现状与相关研究介绍
在个人护理产品市场中,美容面膜是增长迅速的一个市场,中国、美国和欧盟国家的市场价值分别为18、11和14亿美元。这都是由于无论男性和女性都将面膜产品视为常规护肤步骤中不可或缺的一步,也因为它们是可替代专业美容中心昂贵护肤疗程的护肤产品。美容面膜市场现有产品可分为两大类:凝胶/乳液及无纺布面膜。
在此只讨论无纺布面膜,实际上,这类美容面膜是经由安全新颖的无纺布面料制成,凭借静电纺丝技术外加使用CN纤维及其他生物相容聚合物和大分子材料(如壳聚糖和木质素)才能最终生产出美容面膜。在进行静电纺丝前,先采用凝胶法把CN纤维与木质素相复合以形成共聚纳米粒子,其中包埋抗坏血酸磷酸钠、褪黑素及β-葡聚糖。根据使用方法的不同,生成的纳米粒子大小不一,或可在其外表面充上正电荷或负电荷,以便能在不同时间点和皮肤层释放出这些纳米粒子。
当微/纳米粒子带正电荷时,由于角质细胞和脂质层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促使粒子的皮肤渗透率增加。相反情况下带负电粒子难以进行受控的扩散释放过程。因而根据使用凝胶法的不同及所选的纤维/活性成分的不同,就能生产出不同种类的美容面膜。
试验表明这些面膜都具有通过增加对皮肤的保护、水合作用与坚韧度进而改善受损肌肤屏障功能的功效。从另一方面看,相关的研究则证明面膜能够改善TEWL(表皮水分损失率)并能提高皮肤的水合作用。此外,研究还证明由于有白细胞介素-8的调节以及由于防御素合成量的升高,分别使得此类面膜具有抗炎、护肤和抗菌活性。
作用模式
当壳三糖苷酶分解代谢CN纤维载体并进一步生成乙酰葡萄糖胺、葡萄糖胺和葡萄糖时,此类面料可包埋分解出的活性成分并将其输送至不同皮肤层。乙酰葡萄糖胺会随着人体老化而逐渐减少,其在酶促过程中会发生所谓的糖基化,在此过程中会将聚糖附着至脂质、蛋白质、生物聚合物及其他分子上,而葡萄糖胺可用作细胞稳定皮肤新陈代谢的关键能量源,由于木质素中含有许多多酚单元,所以其也具有抗氧化性。
因此,值得强调的是此类创新型无纺布面料既能作为面膜载体又能作为活性成分渗透肌肤。最后同样重要的一点是,此类创新型美容面膜是由废弃的纤维制成,可完全被皮肤细胞和环境所分解代谢。鉴于上述所有这些原因,此面膜不仅对正常老化和光老化皮肤有效,并因为其中不含防腐剂、乳化剂及其他化学成分,所以敏感皮肤使用亦安全无害。
总而言之,此类美容面膜的使用遵循绿色经济的方针,其生产立足于废物利用及减少水与能源消耗,既能有利于人类健康,同时也能尊重保护地球的环境系统与生物多样性。
刘原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