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改革开放至今,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大量杰出的企业家,他们有的坚持以实业为本,专注品质,追求卓越,努力推动整个社会的前进,有的则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中,这些企业家们拥有敢为天下先的行动力,最终在源源不断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今天,我们选择介绍其中一位传奇辉煌人物——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誉主席柳传志。众所周知,他是一个时代的创业传奇,但他也曾经历过年少时的颠沛流离,刚成年时的梦想破灭,以及中年创业初期的企业发展困难,但大多时候人与人的区别就在于有的人倒下后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则愈战愈勇,柳传志先生就属于后者,他把联想从仅有十几个‘书呆子’的规模发展成为人才辈出的现代企业,并且带来巨大的社会价值。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聊聊他的故事。
上世纪40年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社会矛盾显著,柳传志就出生于那时,小时候的柳传志跟着家人经历过一段动荡不安的岁月,于1961年,柳传志高中毕业,据柳传志先生回忆,那一年也是最困难的一年,每天肚子里一点油水也没有,甚至半夜饿醒后,吃药丸充饥,但也同小时候的我们一样,大多数人小时候都怀揣梦想,尽管真正为之努力奋斗的人少之又少,柳传志就怀揣飞行员的梦想一路坚持,经过一轮又一轮的严格考核,成为全校唯一的入选者,但由于当时时代的特殊性,也或许是命运的玩笑,因为其舅舅右派的缘故,梦想止步,那一天,柳传志满心沮丧无以言表,但也是在那一天,他一生中唯一一次与父母谈话,父亲告诉他说:“不论你将来做多么了不起的事,还是做多么平凡的事,只要是一个正直的人,你就是我的好儿子”,这段话一直深深影响着他。
但生活仍要继续,努力过不留遗憾,紧接着继续前进,这就足够。经历构成人生,而每一段经历也终会带来收获。当然,优秀的人会时时刻刻保持对人生不同星辰的向往和追逐,同年,柳传志又以优秀成绩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之后也于1967年顺利进入国防科委成都十院十所开始实习;此后几年,事业也是逐步晋升,1970年进入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1980年,做成双密度磁带记录器,并开始投入使用;1983年,担任中科院人事局干部。
1984年,对柳传志而言是生命中的转折点,这一年,他刚好40岁,步入了大多数人不敢轻易更换工作领域的不惑之年,不甘于蒙头搞科研的他,于10月17日和11名同事在北京中关村科学院南路2号计算所的传达室里,创办了联想公司前身,就这样,人生路上每一个决定都可能会是改变一生的决定,而创业这个本就艰难的决定也改写了柳传志的一生。
关于科学研究他可能更加熟悉,但对一个新的创业领域却是一无所知。据说,那一年的冬天人们常能看到柳传志在公司门口从三轮车上卸货,据柳传志先生后来回忆说,除了蔬菜,他们公司什么都卖过,那时候公司危机重重,唯一的目标就是生存下来,更艰难的是在创业资金仅20万元的情况下,却在半年时间内被人骗走了14万元,创业资金被骗,无疑是对本就生存艰难的公司雪上加霜。此后,1988年,公司虽因贵人稍现转机,拿到美国AST电脑的总代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面对国内已有的各种美国电脑品牌,公司优势在什么地方?国产电脑出路又在什么地方?接着他又给AST电脑装配了联想汉字服务,但这却不能从源头解决出路的问题,苦于此,柳传志克服压力,下定决心要建立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品牌,人只有有了梦想才会有不懈前进的动力,这时的任何困难都只是成功的铺垫,不可否认的是前路仍然困难重重,1989年,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导致产品质量不佳,从而使得资金难以周转,公司再一次出现风险,创业路上的磕磕绊绊又何尝不是创业者的常态?哪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所幸,1990年,联想终于迎来大转机。“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条联想广告被叫响,联想迎来自主品牌微机。1992年,联想集团销售额高达17.67亿,为了便于更加直观感受这个成绩,举例来说作为全球领先ICT(信息与通信)的华为集团成立于1987年,直到1992年销售额也才超过1个亿。在1994年联想集团上市,地位处于中国个人电脑行业之巅,这个阶段的联想毫无疑问是成功的。1996年以后,集团业务逐步开展成熟,经过不断的配股融资,企业资金周转顺利,企业拿到更多资金,并获得了中国PC冠军且一直保持佳绩。从2000年开始,联想逐渐发展多元化四处出击,并与大型海外并购,虽然中途也经历风雨但却也在不断壮大发展。谁又能想到,在事业成功之际,柳传志先生却多达三次选择功成身退,第一次,早在2000年时,稳居中国PC市场第一的联想集团分拆出神州数码两家公司,交由两位年轻人打理而自己却后退一步着手投资业务。
最终形成了如今联想控股“财务+战略投资”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第二次,在2004年联想集团以“蛇吞象”的方式收购了IBM的PC业务后,柳传志则再退一步,将联想集团董事长职务让给了杨元庆,但收购也并非一帆风顺,更为重要的是杨元庆和斯蒂芬沃德产生业务分歧,侵蚀了当期利益导致形势危机,最终柳传志先生出面解开了这个扣,稳住了局面;第三次,在2009年为了扭转联想集团亏损,柳传志先生又再次出山,当年年底,联想集团就立马扭亏为盈,继而柳传志再一次功成身退,这三次功成身退,不仅需要智慧,而且需要勇气,不仅要有企业观,更要有大局观,不仅要敢于付出,而且要舍得放弃,这也是值得更多中国企业家学习的地方,要敢于把企业交给能力更强的后辈,这样中国企业才能真正成为世界级优秀企业。
他是曾经的“IT教父”,他的退休代表 着一个时代的落幕。卸任后的柳传志更是将主要精力放在联想控股的发展上,培养出了更多优秀的领军人物,同时也为中国奉献了更多的国际竞争力,为中国产业转型贡献属于联想的力量,他始终以产业报国为己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在2008年时,由于股价暴跌,境外资本家蠢蠢欲动企图恶意收购蒙牛企业,蒙牛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当时大部分企业家都没有勇气借钱,生怕钱财一去不回,但柳传志却表示,蒙牛是民族乳制品企业,中国企业不帮蒙牛,谁帮蒙牛?于是连夜召开董事会,48小时内汇款两亿元给蒙牛度过难关,成功后的柳传志时刻不忘民族大义,为国家和社会着想,这样雪中送炭且具有深度家国情怀的人怎会不受人尊敬?在创业35年间柳传志不仅取得了个人事业的成功,实现了个人人生目标,其所代表的企业家群体,同样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无可代替的作用。中国现在的高速发展,源于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但也离不开像联想这样巨大的商业帝国,离不开像柳传志这样以产业报国的企业家们。
我们不否认柳传志先生的个人成就,但同时创业者和企业是一体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联想也一直被认为是国民品牌,其取得的成绩现在来看也甚是瞩目,但目前的联想却也暴露出很多弊端。首先,技术能力缺失,也缺乏成为高科技企业的野心,就像2018年在5G标准投票问题中,为什么联想在里斯本会议投票给LDPC会被指责?本质上仍是实力不够的问题,若能达到碾压全球的技术实力,说不定就会是不一样的舆论结果了。其次,联想在一系列企业细节上处理不当,不仅体现在国内外价格差问题上甚至在5G投票事件中两次会议出现的投票更改的情况,也都是其内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从柳总的公开信中,却很难听出联想有想要加强自身技术能力和研发的想法,一味的指责谣言又能改变什么呢?到头来只会不断消耗联想口碑,柳传志先生虽已退休,但依然是公司品牌最主要的担当者和发言人,其个人和联想集团品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种关联显然是一把双刃剑。所有的这些林林总总,抵消了还算不错的PC行业带来那点品牌溢价,但当今社会发展快速,品牌的力量又能保鲜多久呢?若愿意抓住契机搞科技,联想有这个实力和能力。
最后,愿每一个创业者都能像柳传志先生说的那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年轻的企业家们守初心、担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对于大多数平凡的我们而言,也希望我们每个人能像柳传志先生一样,回望一生时,能够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并且能够发自内心的说:“我这辈子很幸福”。
高同林